<script src="https://img.zhaozhi.us/pc/pc.js?v=2022"/>
至于为什么要把大口径的主炮改成更多的小口径炮,即将四门4英寸炮改成六门3英寸炮。其原因也很简单……在防空方面,火炮的目标是日本人的飞机,而日本人飞机的防御又是出奇的薄弱,一发大口径炮弹和小口径炮弹击中日军的飞机可以说没有区别,都是将其击毁甚至解体。
所以,在火炮的选择上,毫无疑问的就该选择更多的火炮,这样就能打出更多更密集的炮弹,击毁目标的机率也就更大。
于是每艘驱逐舰上就有十门防空火炮,中国海军的十二艘驱逐舰就有120门防空炮,再加上“平海”号上的83门火炮,妥妥的就有两百多门。
这些火炮在日军战机到来之前就已经做好了准备,此时日军战机一出现就几乎同时开火,霎时就朝空中倾泻出成片成片的炮弹,尤其这些炮弹大多还是近炮引信炮弹……其中仅有单管一磅防空炮没有使用近炸引信。
近炸引信炮弹就像是长了眼睛似的在日军机群炸开,只片刻工夫就击毁了二十余架。
但应该说日军还是幸运的,交战当天天空云层较厚,当日军战机出现在舰群的可视范围时彼此间的距离已经相当近了,这使得防空炮的远射程无法充分发挥,于是幸存的三十余架日军战机就顺利的俯冲到“翔鹤”号上空……
对于这一点,其实还是中国海军没有提防日军的彗星轰炸机,这种轰炸机的速度太快了,最高速度都达到580公里每小时,比这时代大多战斗机都要快,只比“地狱猫”战机600公里的时速慢一些。
速度快也就意味着它的突防能力很强,于是在防空炮还没打出几发炮弹时就已经俯冲到“平海”号上空并投下一枚枚炸弹……
幸运的这些炸弹没有一枚命中,八架轰炸机投下八枚炸弹全都在“平海”号周围爆炸,除了在“平海”号周围掀起一道道冲天水柱造成一阵震荡外毫发无伤。
会有这种情况主要是两方面原因……
一是日军第一批次的轰炸机数量不多,总数只有十五架,被击落了七架只有八架突破了火力网。
更主要的是日军飞行员训练严重不足。尤其是这些驾驶“彗星”轰炸机的日本飞行员,他们不久前还在驾驶时速只有432公里的“九九”式轰炸机,突然间最高时速猛增了150公里……这爽是爽了,突防能力也强了,但命中率却成级数下降。
这也是“彗星”轰炸机催生出“神风特攻队”的原因之一。
因为其命中率太低,或者也可以说大多数日本飞行员都没有习惯这种轰炸机猛增的速度,所以投弹总是不准。于是新兵就想,与其这样一无所获的死,还不如驾驶着飞机带着炸弹撞向敌人军舰更靠谱些。
所以这里有个误区:大多数人以为“神风特攻队”都是驾驶着老旧的战机撞向美军军舰的……其实一开始是“彗星”这款新式轰炸机打头阵,“彗星”差不多撞没了,没得选择才把那些老旧战机搬出来。
尾随“彗星”轰炸机之后的就是突破火力网的零式战机……这一点与日军往常的进攻次序有些不一样,以前是战斗机在前轰炸机在后,现在由于轰炸机速度比战斗机快得多,所以就是轰炸机在前战斗机在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