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神秘的南美巨形图案之谜(2 / 2)

瑞士人丹尼肯作了大胆的推测,他认为直线的观念是由地球以外的来客留给印第安人的,这些外来户所乘的飞船留下了许多轨迹,启发了土著的想像力。丹尼肯又指出,最早的轨迹是由一艘天外飞行器藉着高压空气降落地面造成的,高压空气又把沙石吹掉。其他轨迹则是飞船每次离开造成的。印第安人看到的这两种图案,是飞船降落和起飞的轨迹,他们为了表示尊敬那些天上来的“冒火的神”,就开始勾画又长又直的图案,并加以保护和崇敬。

另外一种观点认为,巨大的图案是在高空进行协调指挥的。美国探险家斯皮里尔持这种观点,他猜测印第安人乘坐热气球飞上天空,设计地面上的图案。他猜测的依据是古代纳斯卡人的陶器上常常有形如气球或风筝的图案,气球和风筝看起来飞得很高,尾部在飘扬;另外在图案附近的坟墓里挖出了工艺精巧的纳斯卡编织品,这种编织品甚至比近代用来制造热气球的合成材料还要轻,经过实验证明,它比用来制造降落伞的材料织得还要细密。在中、南美洲的许多印第安人部落,自古就有一种习俗,每当宗教庆典结束时,都要放一些小热气球。斯皮里尔还了解到印第安人中印加人的传统,在战争中,有一个印加少年曾在敌人的阵地上空进行侦察飞行经过以r.的推断,他相信自己的说法站得住脚。另外,纳斯卡图案的许多直线末端的大圆阵内都有薰黑了的石头,从多次试验中叮知,黑石头可能是因为准备大气球升空点火时薰黑的。

1975年,斯皮里尔与一些同事为了检验自己的推断,只用推想中纳斯卡人所用的材料和技术制造了一个气球,命名为“秃鹰号’,然后由两名驾驶员蹲在一个芦苇造的吊篮里升上纳斯卡荒漠的高空。气球刚升到200米的高度,便遇上一股猛烈的气流,气球一下子被卷到地上。斯皮里尔又进行了第二次试飞,为了安全起见,气球没有载人,气球升空顺利,升到400米的高空,并在18分钟里飞行了14千米。“秃鹰1号”的飞行壮举,似乎证明了那些图案可能是利用空中的气球设计而成的,问题似乎解决了.

但是“秃鹰1号”气球充的是丁烷气,没有能够飞行很长的时间,并且不能在空中固定。据估计,地面上的图案可能是有人长时间呆在500~1500米上的高空指挥画出来的。飞行器要固定在空中的某个点上,以便能够对坐标进行精确的计算。这样的操作不可能从一个气球或风筝上完成,因为两者都不可能“系留,’(任何拴系的绳索都经受不住),也不可能进行定点(当地经常突然刮起强风)。任何气球都不可能逆风飞行,不可能经常不断地、轻而易举地上升和下降,也不可能长时间停留在空中。因此,在风暴频繁出没的纳斯卡地区上空,如果气球停留时间过长就会发生事故,只有装有发动机和舵柄的飞布器才能完成此项任务。

秘鲁许多地方的山边,也发现许多像是用来对空中飞行物指示的巨型图案。其中最突出的一幅图案,要算耸立在毕斯柯湾红色峭壁上的一幅了。你如果从海上前往,在距目的地12哩之处,就可看到一幅820米高的图案。你如果用“看来好像……”的态度,直觉地反应,就会认为这是一支三叉戟或三叉烛台。而在这幅右图案的中央柱子上,发现一条很长的绳子。这在过去是否当作垂摆的呢?……

究竟是什么因素促使前期的印加民族,在纳兹卡地方建像飞机跑道似的粗大线条呢?什么疯狂的动机,驱使他们在里马南边的红岩峭壁上,雕刻820米高的巨幅图案呢?

在缺乏现代化机械器具的情形下,这些工程是耗时数十载始能完成的。如果他们努力的结果,不是为了对高空中飞行的物体指示方向,那么整个活动就变得毫无意义了。如果根本没有飞行物存在,他们为什么要这样做?这个颇具悬念的问题,仍有待于解答。(记住全网小说更新最快的枣子读书网址:www.zhaozhi.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