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齐家独特葬俗(1 / 2)

2008年7月到11月,甘肃考古研究所的专家在甘肃临潭陈旗(今王旗)齐家文化墓地进行抢救性发掘中,意外地发现了目前规模最大的齐家古墓葬群!

2008年7月到11月,甘肃考古研究所的专家在甘肃临潭陈旗(今王旗)齐家文化墓地进行抢救性发掘中,意外地发现了目前规模最大的齐家古墓葬群!

2009年1月14日,尚未结束的发掘被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学论坛评为2008年中国考古新发现,获此殊荣的发掘项目全国仅有六个。

甘肃临潭,这块游牧民族和农耕民族的交汇之地,一时间吸引了中国考古学界的目光。

2009年1月13日,北京中国社会科学院大礼堂内座无虚席,中国考古界的精英云集于此。

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主办、考古研究所及考古杂志社协办的“考古学论坛——2008年中国考古新发现”正在进行中。

叠在一起的人骨,闪烁着光泽的金饰,被铜锈包裹着的青铜器,一幅幅幻灯片,在演讲者的解说中缓缓打开,一个被人遗忘了数千年的史前部族,渐渐地浮现在中国考古学界的面前。

2月10日,记者通过网络采访了西北大学的钱耀鹏博士,他作为项目组代表,参加了“考古学论坛——2008年中国考古新发现”学术演讲,重点介绍了此次发掘的成果。

钱耀鹏说:“经专家遴选,本项目作为入选的六个项目之一,应邀参加了2009年1月13日上午的讲演。”

“当时,中国社会科学院的学术大厅里坐满了来自北京的相关研究机构、高等院校的专家学者。本项目的内容引起了与会学者的高度关注,评议专家王仁湘研究员对这次大发现作了激情洋溢的评议和肯定,与会学者争相举手提问,但受时间限制,难以一一满足。演讲效果可以用‘震撼’二字来形容。”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边疆考古中心主任、研究员王仁湘是论坛指定的甘肃临潭陈旗(今王旗)齐家文化墓地发掘项目的评介人,他认为:这一发现令人耳目一新,为进一步认识齐家文化提供了丰富的材料,对了解西部地区古代民族的迁移及其之间的关系提供了很好的例证。

齐家文化墓地新发现轰动京城,也当之无愧地被列入了2008年中国考古六大新发现。

参加完论坛后,返程前,钱耀鹏博士又匆匆来到了他的博士导师、北京大学教授、著名考古学家严文明家里,就临潭齐家文化墓地的相关问题请教了严先生。

“严先生起初尚有种种疑问,待看完演讲稿后,表情释然,不无激动地提了两点意见:一是建议尽快整理出版学术报告,二是建议乃至要求出版报告时一定要用那些揭示埋葬过程与埋葬特点的照片。”

人们并不知道,就在7个多月前的2008年7月18日,钱耀鹏、毛瑞林等人还在为如期开工而发愁,可他们丝毫也没想到数月后考古学论坛上专家们的惊叹神情。说起来,临潭陈旗齐家文化墓地的发现,没有丝毫的秘密。毛瑞林是甘肃省考古所的副研究员,是甘肃临潭县陈旗磨沟齐家文化墓地抢救发掘项目的考古领队。

临潭县陈旗(今王旗)磨沟遗址,在距离陈旗乡政府南约1公里的洮河北岸,是一个马蹄形的山间台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