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 亚历山大之宝(1 / 2)

古希腊马其顿军事帝国的领袖亚历山大大帝率领的大军,征服了当时欧洲人所知的绝大部分领土,让希腊文明与印度文明在公元前四世纪交融。在阿富汗,一次令人振奋的胜利之后,他亲自监督铸造好大批金、银钱币,准备把它们大把大把地赏给勇敢的部下。1992年,兴都库什山深处一个贫穷的小村庄偶然发现了亚历山大大帝这笔数目不菲的“奖金”。财宝几经易手,终于消失在神秘的买家手中。十余年间,法国巴黎大学考古学家奥斯穆德·邦皮阿西数次深入这个村庄,试图找到这笔财宝的线索。

2004年10月,阿富汗山区阴雨连绵。世界著名考古学家、钱币学家奥斯穆德·邦皮阿西带着自己猎获的金币,悄悄来到伦敦。路上并不太平,为了躲过阿富汗文物贩子恶毒的眼睛,他不得不把金币缝在衣服里翻山越岭。

这枚做工精美,几乎用纯金铸造的钱币,直径19毫米,重16.75克,亚历山大大帝的头像醒目地凸显在表面。根据巴基斯坦古董商的判断,这枚金币来自兴都库什山脉深处的米尔·扎卡赫小村。山村虽属阿富汗帕克提卡省管辖,讲普什图语的部落长老却是这一带拥有生杀予夺大权的绝对领袖。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这里就源源不断地出土大量价值连城的金、银宝贝。根据已经在这个领域研究10年之久的奥斯穆德的估计,米尔·扎卡赫至少出土了4吨银币和铜币,而在所有出土钱币中,金币大约占到350公斤。

传说中亚历山大大帝准备犒赏三军将士的巨大宝藏,早就成了令私人收藏家、艺术品黑市交易者、当地部落长老垂涎三尺的猎获物。在错综复杂的消息中分辨、摸索的奥斯穆德,多年以来锲而不舍地寻找着这些铸造于2500年前的钱币———作为连接希腊和印度两个文明的纽带,它们无疑是历史的最好见证。即使不能把钱币全部收购,至少也要把它们登记造册,拍照留档,记录下它们的出土地和后来的流传情况。

2005年3月初,《巴黎竞赛画报》的记者跟随奥斯穆德一道前往阿富汗深山寻宝。在喀布尔,考古研究所所长纳德·拉苏尔提醒他们和茫格尔人(当地部落居民)打交道时需要注意什么。这些人和本·**一向走得很近,被视为后者最忠实的打手,向来对介入阿富汗的外国军队怀有敌意。假如言辞不当,被他们误认为觊觎亚历山大宝藏的外国佬,可能立刻就会引起一场血光之灾。

然而茫格尔人的招待还算客气。奥斯穆德的到来,唤醒了当地老人的回忆。

公元前326年夏天,在征服了波斯之后,亚历山大大帝直逼印度边界。强敌当前,国王色鲁斯纠集了一支包括200头战象的庞大军队,在希达斯派斯河(又名杰赫勒姆河,今印·巴边界界河)摆下阵势。亚历山大大帝击溃了色鲁斯,自封为宇宙之王。为了纪念这次胜利,年轻的马其顿统帅下令铸造大批金、银钱币,以便犒赏三军。在他死后,这笔财富神秘地消失在阿富汗的崇山峻岭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