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世子的确去了一个很秘密的地方,名义上属于华夏航天航空管理中心,实际上却属于军方的一个秘密研究基地。实际上只以直线距离来看,这裏距离星空科技京城办事处并不算太远,不过真要开车过来,经过环绕的山路却也要开上个大半天车才能到。好在现在有了飞行车,在军用导航的引领下,也就是十来分钟时间,王世子便走进了这个秘密研究基地。
这次来当然不是视察或者指导什么的,实际上王世子很少亲自参与具体的研发工作,只不过他今天约了人,又恰好基地内会对近期的成果做一个汇报,他约的人不但能够接触到这个绝密项目,更对这个项目很感兴趣,自然便要来听取汇报。
而他作为合作方的董事长,自然也是有资格来听听这些的,所以最终就安排在了这裏见面。说的有些啰嗦,一句话概括便是,王世子约了个忙到日理万机的大人物,按照这位大人物的日程安排正好有一个双方都能去的地方见面,接下来的一切自然就是顺理成章了。
这位大人物自然是杨上将,他现在所在的地方自然就是星空科技跟军方合作建成的机甲设计研究基地。
现在星空科技面临的问题不仅仅欧阳琛清楚,王世子更清楚。如果一切都按照他的布局,这些问题都将会迎刃而解,只是这个世界上自然不会有那么完美的事情,别人的思想也很难完全按照他的设想来运行,大局如是,终究只能想法解决,所以在正式应对之前,多少需要做些准备。
王世子想的很透彻,很多准备工作光凭星空科技内部根本无法解决,布局还未到位,人力有时而穷,所以他同样需要支持。或者用支持这个词并不妥切,在王世子看来,这应该算是用最小的代价将利益最大化。不仅仅只是星空科技,还有星空科技的合作者。
飞行车不能进入基地内部,而是在距离基地大概三公里远的一处停车场降落。针对这种新型的交通工具,基地本身的保密条例划分了禁飞区,好在王世子出发前早已经做好了准备,飞行车降落后,郑少峰已经把唐森的专车已经开到降落区前等待着。
再次上了车,重新开启导航,数分钟后王世子便到了基地的第一安防区前。保衞一丝不苟的核实了王世子以及他两名保镖兼司机的身份,并得到授权后这才放行。也亏得王世子身边这两人是中山阁保镖,守衞在看了两人的证件后甚至还恭敬的敬了一个礼。
进入基地园区,环境很不错。到处是茂盛的大树,将整个基地都遮蔽在茂盛的树木之下,如果从天空往下望,只能从茂盛的枝叶之下,看到些许厂房的痕迹,这也是有讲究的,靠着这些枝繁叶茂的树林,可以极为有效的避过间谍衞星的侦查。深深浅浅的绿色可以有效的阻隔那些高空衞星划过时拍摄的镜头。
零零散散的厂房便隐匿在这些树木之间。从外看去,这些厂房似乎并不高大,不过这同样是假象。因为基本上所有厂房入口都是朝下行去的。所以虽然地面部分看上去只有三米来高,但是真的站到厂房里间就会发现,这些厂房内空都是极高的,最矮的也都在六米以上,总装车间内空起码达到了八米。
基地建立之初,王世子就来过这裏,自然对这些都很了解。这样来建设厂房耗资自然高了些,不过跟厂房内的设备相比这些投入又是小儿科了。
这裏没有流水线,基本上可以流水线生产的配件都不会在基地中出现,而是在别的军工厂生产,最后转送到这裏。所有厂房内都是一些配件精加工的机械。很多加工机械都是在国外订购的。基本都是星空科技以研究所的名义将这些机械图纸设计好,然后找欧洲、美国、日岛的高精度工厂生产完成,运回国内后,在经过一些简单改装最后运送到这裏。
当然,几乎没人知道这些机械究竟是用来做什么的,即便是那些生产企业。因为摆在这裏的都是机甲设计配件组装的专用机械,换而言之,这些价值上千万甚至数亿的机械都只是用来生产目前这款机甲各个部件用的,如果有一天华夏不军方不在生产这款机甲了,或者机甲更新换代了,这些机械就只能当废铁卖掉,没有其他任何用处。在这些机甲还只是一个概念的时候,自然很难判断出这些机械是用来做什么的。
不过话又说回来,以目前的形式来看,星空科技设计的这款海陆空三用机甲,起码领先了地球军工科技整整一个时代,所以这种大投入也不会显得太过浪费,能够一直生产下去。军方本就计划生产两千台这种超级武器,当然如果成本能进一步下降,或者未来可以通过这款技术赚上一笔的话,还可能会生产的更多。
王世子是在基地内部的总装车间见到的杨上将。
这也是整个基地从内部看上去最高大宏伟的建筑。当然最引人注目的还是摆在车间最中央的两台高大的机甲样品。
看到杨上将时,这位军方将军正在听取着基地内机甲项目负责人的汇报,这位负责人王世子自然认识,本就是星空科技的工程师,一个对于机械跟军工有着强烈而偏执热爱的技术人,虽然年纪不大,今年不过三十六岁,单身,但用他的话说,他这一辈子从记事起就开始研究这些,从最早接触到的电动火车、到各种仿真汽车玩具模型、变形金刚,遥控飞行器,再到考入工程大学后领导了学校的机器人研究小组,创造出华夏第一款可穿戴装甲式机器人,这位谭功明工程师对于这些东西的狂热可见一斑。
王世子知道这些,因为这个人本就是经过他的面试后招进公司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