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81章 嫁给心上人的爹(十一)(1 / 1)

可惜的是,两方并没有杠起来。苏离越是不理会云娇娇,云娇娇不仅不怪苏离,反倒是越加怨恨上苏家的另外两个女人。反之亦然,苏宋氏跟苏昭昭也早就认定了,苏离不如以前勤快体贴,也是被云娇娇唆使的。心里也是恨毒了对方。可惜的是,云娇娇真的就是城里的凤凰,在乡下没呆多久,打报告返回了一次城里,就不再回来了。村里很多人都在可惜,这么美的人,就是杵在跟前看着养养眼也是好的呀。只有苏宋氏跟苏昭昭暗自庆幸,祸害终于走了。可她们预想中的正轨生活并没来临,离哥儿就跟换了个人似得,越来越不像话。家里活不理会就算了,连上工也不积极肯干了。以前挣的是满工分,现在顶多挣个七八个工分。其实论起来,也算很不错了,跟村里的寻常成年男人差不多,可跟他以前相比,那是远远不如了。工分少,等到村里面分粮食的时候,分的就少,苏家的日子越发的难过起来。苏宋氏没法,只得也去接了点简单的活计来家做,多少也挣个油盐钱。说来,苏宋氏虽然是奶奶辈的人了,实际上她的年纪也不顶大,以前人结婚都早,她现在也就五十多岁的样子。富贵,她也享受了半生,是个讲究人。以前孙子惯着,也就吃了几年的苦头,后面由原主顶上之后,就没怎么操心过了,是以她的相貌保养得还算不错,看起来比同年龄年轻许多。可现在,她都不敢再照镜子,不敢直视镜子里那个老态龙钟的自己。实际上,苏宋氏的感受有些夸张了,她现在的相貌就跟这个年纪的妇人一样,该有的皱纹,该有的法令线,都没少她的....可苏宋氏仍旧接受不了。接受不了还是得接受,日子就这么不咸不淡的过了一年多。高考恢复的消息传进了小山村,知青们哗然。苏家同样也随着这个消息闹翻了天。因为懒散的苏离决定她也会参加这一次的高考。“不行。”“不行。”苏昭昭跟苏宋氏异口同声的反对道。读书?苏宋氏摇摇头。苏离的亲爹就是跑出去读书,结果一去不复返。最开始她是庆幸的,幸亏他没遇见那场动荡,没有消息传来,那就是好消息,说明他还好好的生活的世界的某个角落,安然无恙。总归有一天,他们或许还有再见面的机会。可随着孙子的性格大变,慢慢的她也生了许多的后悔。有时候总会想,如果她的儿子还在的话会怎么样,反正不会像现在这样。说起来,少峰还是比较孝顺的,觉得不会像孙子一样忤逆。苏宋氏幽幽的叹了口气,不是从自己肚子里爬出来的,总是隔了一层。时间越久,苏少峰在苏宋氏的记忆中不断的被美化,越是想,越是觉得孙子没儿子好。跟他那个妈一样。苏宋氏开始一盘否决了原主之前十多年的付出。人心可真是凉薄。“我已经报名了。”苏离漫不经心的说道,“放心好了,我有信心能考上。”苏宋氏气急败坏,道:“你是不是想要气死我啊。”“你一个连书都没读过的地主家的孩子,还想跟那些知青去争抢?”“清醒点吧,离哥儿....”苏离的眼神也冷下来,“我已经决定了。”上辈子的原主倒是没这个烦恼。他为了祖母跟妹妹,连最喜欢的女人都放弃了。孝顺老人友爱妹妹,苏宋氏跟苏昭昭从来没有过患得患失,特别的坚信,孙子/哥哥有出息了,只会带着她们越过越好。如果没有苏少锋的出现,这一家三口或许真能这么“相亲相爱”的走下去。只是没有如果。在高考刚刚结束后,县里领导的一个电话,彻底引爆了塘水村的热情。时隔多年,他们没想到苏家还有翻身的一日。苏老太的二儿子一直好好的在国外待着呢,还成了富有的商人。这一次带资回国建设家乡,让领导们格外的重视。苏家苏宋氏又哭又笑的抹着眼泪,双手合十:“上天保佑,上天保佑...我的峰哥儿没事,太好了,他还一直惦记着家里呢。”苏宋氏一扫黯然伤神,精神奕奕的上香告祖,将这个好消息告诉了逝去的先人。亲儿子回来了,还格外的有出息,苏离这个不听话不孝顺的孙子,在苏宋氏的心里就没那么重要了。她跟苏昭昭两人,满心满眼的喜气洋洋,就盼着儿子哪日归家。十多年了,他们已经十多年没见过了,也不知道峰哥儿是不是还是当年离别时候的模样。苏昭昭也满是期望。只有苏离无所谓,在家静静的等着录取通知书的到来。苏离的这幅态度,气的苏宋氏当场痛骂他一声:冷心冷肺。儿子回归,苏家的顶梁柱又有了,她是越加看不惯苏离的吊儿郎当。计划着等儿子回来,让他清老子好好的说道说道他。苏宋氏是没等到苏少峰的衣锦还乡,只等来三张去沪市的火车票。苏少峰压根就没想过要回那个生他养他的小村庄,他已经习惯了在繁华都市中生活。苏宋氏心里惴惴的,她是个老派人,故土难离是根植在心里想法。但为了儿子,她还是想着过去一趟。什么能比得上亲人之间的团聚呢。“苏离,你把东西都收拾一下,明日我们就出发去沪市,你好好的把你老子的信读一遍,他说让我们按照信里的地址自己过去,你可别弄错了。”苏宋氏细细的给自己的手上抹了一层厚厚的雪花膏,一边吩咐道:“你以后可要勤快些,你爹在外这么多年,也不知道身边有没有重新纳一个,又有了别的子女....不过你放心,有奶在,就算有这些人存在,我也会帮着你好好敲打敲打的。”苏离好笑的听着原主祖母隐晦的敲打跟威胁,慢慢说道:“我考上了京市的大学,不能跟你们一块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