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ript src="https://img.zhaozhi.us/pc/pc.js?v=2022"/>
结婚之后,原身虽然一直都有努力且积极的修炼,但是上面要应付公婆,下面要应付自己的丈夫,还得应付妯娌,管理家里资产铺子。
平日连读书的时间都得硬挤。
又哪还有多少时间修炼?
等到怀孕生子时。
看书的时间都很难挤出来了。
所以自从结婚之后,原身的文道修为就基本没怎么进步过了,直到几个孩子长大了,大婚生子,这才重新有点时间,又花了不少年。
好不容易突破到所谓举人境。
不过人年纪大了,天赋,记忆力,思维逻辑之类的都跟不上年轻的时候,再加上孩子结婚生子后虽然会闲一点,但倒也不至于真的能闲到少女时那种无拘无束的程度。
所以突破举人境界之后,原身又花了十几年时间,直到前几日。
才有点可能突破进士的征兆。
要知道,原身这时候已经六十多岁了,她实在是有些担心自己继续拖下去,有生之年还有没有继续突破的机会,所以在一发觉有突破的征兆时,便立刻抓紧时间突破。
但是原身过去并没有突破进士的经验,也没有人教她,再加上还缺少科举体系中进士位格的保护。
以及略微有些急功近利。
所以最终可不就突破失败,文气失衡,跟走火入魔没什么区别。
而且本人还直接去世了。
在梳理完这些记忆的同时,乔木还顺利地从原身的记忆当中,获知到了一些基础的文道修行方法。
明白了如何修行。
以及这方世界的特殊之处。
就乔木自己理解来看,这个世界的文道修行应该分成两个阶段。
一个是上古年间至春秋。
还有一个就是春秋之后。
上古年间至春秋,总共出现了六个文圣人,而他们能够成就文圣人的根基,基本都在于对天地的阐述,伏羲的连山易是对天地自然道理的阐述,仓颉的完善文字,是对天地万物的阐述,成汤的归葬易是对连山易的延伸和扩展,核心主要在于对大地生发万物的一种阐述。。
至于说姬昌的周易,毫无疑问是对连山归葬的再一次延伸扩展。
从八卦延伸至六十四卦。
将天地至理阐述的更为详细。
以阴阳衍生万物。
再之后的李聃,虽然写了道德三千言,但他证道的根基,不是在于后面阐述治国治民理念的德章。
而是在于最开始的道章。
他是靠道章里面阐述的宇宙万物的至理,从而得以证得文圣位。
或者也可以称之为道圣位。
而最后的孔丘,他的圣位相对前者而言就有些取巧了,他只是总结了前人经验,学习并兼容,最后又借着大肆收徒,获取了人道气运和文道气运的加持,这才能成圣。
而且他也是唯一死后成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