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服装店的小插曲并没有被她放在心上,等买单之后,杨静姝就坐着车又到一家茶楼上坐了坐。</p>
因为洋文化的传入,很多标榜新派的年轻人都不爱来茶楼,又因为是下午时分,所以杨静姝她们来的时候并不是茶楼最热闹的时候。然而即便如此,大厅里也做了不少人,只不过大都是一些四十多岁的中年人,正磕着瓜子花生,津津有味儿地听着说书。</p>
“……却说孔明进入“迎宾馆”。江南这班文人都在自已的座位上坐好。然后对诸葛亮把手拱拱:‘请!请!请!’诸葛亮一看这种场面他非常敏感。他们叫‘请’,请?什么呢?无非先要请坐,方可说话。‘客来请坐,客去不送’,这种话三岁孩童都会说,这个道理目不识丁的人都懂得,为什么这班江东大夫,这个‘坐’字都不肯讲……”</p>
杨静姝听了一会儿,知晓是讲诸葛亮舌战群儒的故事之后便没有兴趣了,刚一回头,却见方副官和柳绿正津津有味地盯着上方,显然十分有兴趣。</p>
柳绿倒罢了,倒是没想到方副官竟然也喜欢听这些。这么想着,杨静姝脸上便露出几分意外。</p>
可能她的疑惑表现得太明显了,方副官转过头,方正的脸上露出一抹不太好意思的笑,说:“我虽然是个粗人,但是也不知道为什么,从小就爱听这些英雄故事。只是现在洋鬼子文化传进来,咱们的这些说书就不热闹了。”</p>
杨静姝再看了看说书人的唱作念打,虽然她对故事早已经了如指掌,但是经由说书人口中出来,原本只是在书本的人物仿佛跃然纸上,变得格外生动起来。可见这人说书的功底是不小的。</p>
像是知道她的疑惑,方副官又说:“虽然这些说书人讲的故事很精彩,但是翻来覆去就那么几个经典故事,听得久了,也难怪咱们国家的年轻人不爱听。唉~”说完,还叹了口气,看上去颇为遗憾和无奈。</p>
“那就写一些新的故事啊!”杨静姝倒不觉得有什么难题。</p>
谁知,说到这个,方副官就更加来气,气愤填膺地说:“说得简单!可是现在洋鬼子的文化传进来,人人都去学习写什么新诗、新文学,根本没几个人愿意再去写咱们自己的文章;就算有人写了,也不会拿来这些地方让人去说,觉得掉了价!我呸!”</p>
方副官啐了一口,气呼呼地道:“本来就是土生土长的华国人,做咱们自己的事情也算是掉价?简直不知所谓!”</p>
方副官怒发冲冠的样子不仅让杨静姝诧异,就连原本在听说书的柳绿都不知何时转过头来,同样一副愠怒的模样。</p>
杨静姝没想到他竟然还有大的见地,心底对于方副官粗糙的印象又多了爱国和醒目的标签。</p>
诚如方副官所说,虽然她来这里不久,但是因着原身记忆的关系,对于他所说的情况也不可置否,一时间桌上有些沉默。</p>
等方副官缓过神来,就看到杨静姝一脸沉思的模样,这才突然记起来这个她们杨家就是走在新思潮前端的那些人。后知后觉自己可能说错话了,虽然他并不是特地针对她,但……</p>
“太太,我不是那个意思,我就是觉得——”</p>
“你说,如果有人写一些新的故事放到这里来说,境况会不会好一些?”方副官的话还没说完就被人打断了。</p>
杨静姝盯着他,认真地问。</p>
“额……”方副官一时跟不上她的思维,但还是很快回答她:“那得看是什么故事……”</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