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孰为螳螂、孰为黄雀?(1 / 2)

一直以来,少林都被当作是武林中的泰山北斗,是正教的领袖,是光明力量的旗帜,是一切正义军团的强大后援。这是江湖中妇孺皆知的常识。

光环太多太耀眼,就会将基本常识都遮掩掉。就如五十年前,全国上下疯狂膜拜某个人造的神灵,以至于到了1976年他老人家逝世的时候,有为数众多的人表示无法接受,神怎么可能会死呢?万岁万岁万万岁啊!啊,原来他也只是个人呐!关于少林也是如此。很少有人意识到,少林再伟大也只是个江湖门派,而只要是江湖门派就会有门户私心。

而且如果仔细追究武林历史,就会发现,所谓“少林是正教领袖”根本就是个错觉。江湖诸色人等中,维护正义最纯粹最理想主义的是那些单干的游侠;其次是帮会,如丐帮、明教;再次才轮到门派,而门派之中,又以少林最为明哲保身,从北魏时期到清初,少林与历朝历代的执政者保持着不算太差的关系,在江湖内讧中少林还显得比较踊跃,但在民族大义国家危亡的时刻,少林的立场就显得有点暧昧,南宋末年大散关英雄大会、襄阳武林大会,三教九流都有参与,但何曾见少林和尚的身影?

明代之前,并没有“少林是正教领袖”这个说法,全真、丐帮、明教在江湖中的号召力都远在少林之上,后来全真教毁于蒙古人的围攻,丐帮的精英与襄阳城共存亡,明教出了朱元璋这么一个白眼狼。所谓峣峣者易缺、皎皎者易污、理想主义者易死,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世故是世故者的护身符。少林和尚双手合十,说:“阿弥陀佛,出家人六根清净,不理会俗世些许事。”等英雄们都死尽之后,矬子裏面拔将军,苟且者成为新的巨人,少林这才成为正教的领袖。

这段历史说明一件事:少林历来都是将门户利益放在第一位的。

从北魏建寺开始算起,迄止《笑傲江湖》时期,少林寺已经一千两百年高龄,这在云谲波诡的江湖中绝对是个异数。如果真有老树千年成妖之说,少室山上肯定妖气冲天,一个和尚都别想成佛。

少室山上的老树并没有成妖,但是这一千两百年沉淀下来的武学宝藏与生存智慧使得少室山上的和尚们不仅有妖怪那样的身手,还有像妖怪那样的深沉心机,这是少林的软实力,江湖上无人能敌。

如果把江湖上各门派比作人,少林无疑就是其中资格最老的老人。有谚云“家有一老,如有一宝”,老人历来被视为是有智慧的。所谓的智慧是什么呢?除了眼光深一点、计谋长一点,还有重要的一点就是对自己的认识更深刻了一点。

子也曾经曰过:“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这就是说人越老越明白自己有几斤几量,什么事能干成,什么事不能干成,心裏都有了数,聪明的老人从而专心于能干的事情,修练到“从心所欲”的程度。

少林也是这样,在这漫长的一千多年里,它已经明白一统江湖这种事情是任何人都不可能做到的,任何人产生这样的野心,都将是灾难的萌芽。它也明白自己能做的,就是做为一个江湖最大门派立足于世,它专心去做了,并且做得非常好。

千余年来江湖上风风雨雨,像明教、魔教这样的盛极一时的教派不知凡几,它们朝气蓬勃有理想,具有侵略与扩张的本能。在短时间内,它们的风头可能盖过少林,历史最终会证明它们只是一朵朵浪花,而少林则是海中的磐石,浪花最终会死在沙滩上,而磐石屹立千年。

所以表面上正邪不两立,少林与魔教这种邪魔歪道不共戴天,而实际上少林心中并不很着急。像魔教这种暴发户似的教派,少林见得多了,倘若少林真想与魔教死磕,以少林弟子遍天下的势态,以它在江湖中的号召力,搞一次类似于“六大门派围攻光明顶”的大手笔并非难事……只是杀敌一千自损八百,没必要为逞一时之英雄,把千年基业给毁了。

不过话又说回来,那些尊奉少林为领袖的所谓正教人士也未必心怀好意,少林也可能是“被领袖”的。不管怎么说,既然做了领袖,少林就必须挑起组织打击魔教这个重任,否则少林的声誉会受到损害。

况且少林声名在外,即使它不打击魔教,魔教要扩大声势,依然会将少林列入第一打击目标。所以在五岳剑派面世之前,少林一直是抗魔军团的主力,与魔教打过几场硬仗,双方损失都很大,当时魔教正处于上升期,锐气十足,所以相比之下少林的损失更惨重一些。

打这种消耗战显然损害少林的门户利益,而且,以少林修练千年得来的智慧,应该明白像魔教这一类的教派是剿不胜剿的。邪恶与仁爱都源自人性,是抱成一团的无法分割的,没有恶,哪来的善?如果魔教被铲除干净了?那又何来所谓正教呢?除非人类灭亡,善与恶同归于尽,否则“消灭邪恶”这个目标是不可能实现的。

江湖上所谓的正邪之争,实际上只是包裹着漂亮外衣的名利之争。那些所谓的大侠哪个不是通过冠以正义之名的杀戮行为来扬名江湖的呢?江湖年年都有人出,年年都有新的教派、帮会、门派诞生,他们个个要出名,他们个个要获得同辈的尊重或者畏惧,所以他们都需要一个冠冕堂皇的杀戮场进行名正言顺的杀戮,用他人之鲜血铺就自己的成功之路。

当年六大门派围攻光明顶的时候,为什么武功最高的張三丰没有参与,却让不顶用的宋青书充当了急先锋呢?因为宋青书还需要扬名立万,而張三丰不需要。为什么像峨嵋、昆仑这些门派倾巢出动,而少林与武当却都还保留着很大的实力?(武当的張三丰,少林的三渡)因为峨嵋、昆仑这些门派还需要在江湖中争个排名先后,而少林、武当不需要,它们两派上大光明顶只是想锦上添花,或者说捧个人场。

而如今少林却被逼着要与魔教拼刺刀,这太糟糕了,阿弥陀佛,这太糟糕了。少林处于一个两难的境地,它必须打击魔教,但是却又不愿意死磕,打得伤筋动骨。

恰在此时,一项跨时代的壮举发生了,五岳剑派成立了。更妙的是,这五个小门派结盟宗旨之一就是要消灭魔教。这真是帮了少林的大忙,如果能将正教与魔教之间的第一战场转移到了魔教与五岳剑派之间,少林就可以松了口气,偶尔派出一些低辈的弟子去助助阵,喊两嗓子,高辈的高僧们就可以躲进禅房喝茶了。

在少林漫长的生命里,它目睹了无数门派的兴起与衰落,就如戏文里唱的那样,“眼看他起高楼,眼看他宴宾客,眼看他楼塌了”,其中包括不少显赫一时,被加载武林史的着名门派。少林很熟悉这些野心勃勃新秀雏鸟门派,很熟悉这些处在同一阵营里的野心家,就像阅人无数的青楼女子可以一眼看穿来客假斯文外表之下的禽兽本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