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2章 旗杆 中秋(1 / 2)

老乡请淡定 木鱼和尚 2449 字 2022-12-12

<script src="https://img.zhaozhi.us/pc/pc.js?v=2022"/>

治疗完远处来的病人,老赵又给村里一些人的小毛病随手治疗一下,一人给了一支正气水就算完事儿。

看完病人之后,就开始收药材。

这些牧民们现在连钱都不要了,只要给东西就行。因为平时他们也花不了钱,现在老赵的拖拉机斗里什么都有,他们还要钱干啥?缺什么直接说,无非是多少的问题。

也没人会提什么非分要求,因为老赵随便给点东西,他们就和占了大便宜似的开心的不得了。

实际上他们还真占便宜,因为他们自己把药材拿去集市上换的东西,先不说数量多少,单是质量上就和老赵给他们提供的没法比。

药材收完,顺手给那个重病号再治疗一番,治了个半好,剩下的一半,等下次吧!

然后去下一个地方。

结果老赵就发现,似乎经过这么久的发酵,自己的名声,传的有些远啊!

连着跑了四五个地方,有三个算是他地图边缘地带的居住点,都有远道而来的病人。

不过,想想好像也正常。

这里的牧民们住的偏僻,距离远,不代表就没交流。

神医在附近居住点收药材,治病人的事儿,对这些牧民们来说,算是一件大事儿。

眼看都快天明了,老赵也有点着急,附近他去过的地方都是治疗过一遍的,哪有可能会有这么多病人,而且很多远道而来的还都是多年老疾,不能一下子治好的。

看着还有抱着药材等收购的,只能加快了速度。

一边干活还一边想,这么干好像不行。

药材早晚来收都可以,但是这些病人,那就不是什么时候都行的。

赵起武想着,看了看这个村口附近,挥手冲远处的一个正忙碌着帮收药的汉子招呼道:“邓珠大叔,你来一下。”

邓珠立马跑了过来:“多金神医,有事吗?”

“我想了个办法,你们这以后要是有病人的话,就在那边的大树上,立个高一点的杆子,然后给上面系一块大点的布,尽量醒目点。你看行吗?”

老赵说的小心翼翼的,他还怕这边有很多规矩,自己这么干不合人家的规矩。挂东西之类的,在这里也很讲究的,不能随便挂的。

但是邓珠答应的很快:“好的好的,是越高越好,挂的布越醒目越好吗?”

“嗯嗯。”赵起武点点头。“最好是在天……那个,是在远处都能看见的最好。”

差点就说漏嘴了。

主要是一到这边,天高地阔的,他就特别容易放飞自我。

邓珠的头点的更快了:“没事儿的,我现在就让人弄去。”

老赵也点点头:“行,我继续看病人了。”

……

因为葡萄糖水没了,所以现在病人就只能喝他从湖里河里灌的水。

相应的,他也大方了起来。以前葡萄糖最多倒一点,现在直接倒半碗。

还想着回头应该准备几个大桶藏车斗里面,装满水,这样随时可以灌,方便。

等最后一个病人看好,他收拾东西,准备离开前,看了看不远处正在小山包上忙碌的几个人。

当时就有些傻眼,跑过去喊道:“不用这么大,差不多就行了。还有你们这是干啥?是搭棚子吗?”

说让立个杆子的,结果这几个人不知道怎么想的,居然弄了四根杆子,把一块布平着挂上——这不就是搭棚子的吗?

虽说这样确实会让自己在天上看的清楚,但是……这么干是不是有点不好?这些人想啥呢?

又指挥着他们弄了一个杆子,告诉他们直接挂上就可以。

这边常年有风的,只要是挂个布上去,风一吹就和旗帜一样,有动静的就更容易看清楚。

当然现在不用,病人都治好完了。

其他地方也来不及交待了,只能等下次,天都亮了,自己睡觉的时间都没了。

……

一口气飞回京城,赵起武赶紧看了看留在屋里的手机,没有未接,没有短信,挺好。

出门去巷子里买点吃的,回来喂了金子元宝,躺着眯了一会儿,就又去到处跑着看货采购工艺品了。

一天都没有柯子他们的电话,所以到了晚上,就继续去当神医。

这次就不乱跑,而是在自己的小地图的最外围,先开始转圈。

最外围就是能接触到他没去过的地方的那些居住点,有外来病人的几率比较大。

每次在居住点,他都要交待一下,如果以后有问题,就在附近醒目的地方,立个杆子挂条布。

当然这是指那些不容易治疗好,而且又不是很紧急的病。一般小病痛,他还是建议这些牧民用他们自己的治疗手段,或者让附近的赤脚医生来治疗。

总不能一下子断了附近其他医生的生计,虽说人家医术比不了自己,但是这么多年来,这些人贡献可比自己大多了。

连着几天,都是如此。

金子和元宝有时候跟着他一起,有时候就在山谷里玩。

一直到车斗里的商品彻底没有,全部换成了药材,他才不得不收手。

主要是因为到八月十五了,他得回家过节。

想了想这段时间的工作效率,老赵觉得速度慢了点,不过也没法,等最外围这一圈转个遍,内圈的应该就没这么多病人,到时候就不耽误时间了。

不过从另一方面来说,这也证明,他小地图内的市场已经被自己垄断了。

牧民们越来越信任他,就越愿意把药材留着等他来。

……

回家过节前,老赵又花了点时间,把自己在京城的熟人们都去转了一圈。

屋里的酥油茶,风干肉干,毯子,坐垫等,反正只要是牧民那里有的,他这里也不会缺。

数量还不少,自己一家几口人肯定是用不完,正好拿出来,当过节的礼物——在三河镇是有这习俗的,到了中秋节前,都会互相串亲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