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斗很快就结束了,除了因为天黑跑掉了一部分日伪军之外,游击队员们消灭了一百八十多名日军和两百六十多名伪军,酣畅淋漓地打了一场大胜仗。
游击队员们当初是被迫离开故土的,明知道日寇在占领自己可爱的家乡,他们却无能为力。今天终于有机会向这些可恶的日伪军报仇雪恨了,他们长期压抑的情绪得到了释放,爆发出了胜利的欢呼声。
苏振宁兴奋地喊了一些口号,然后命令部队抓紧时间打扫战场,然后跟魏大勇通话,告诉他已经打掉了日伪军的援军,接着就带着队伍去跟魏大勇他们会合。
接到了苏振宁传来的好消息之后,魏大勇就派通信员把这个好消息传达给了特战队员和游击队员们。
特战队员们倒是无所谓,可是那些游击队员们却一个个兴奋异常,纷纷向上级请战,要求拿下前面敌军的据点。
魏大勇下达了进攻的命令,特战队员们也早已经等得不耐烦了,听到命令之后,他们也加入了攻击的行列。
游击队向日伪军的据点发起佯攻的时候,特战队员们早已经把敌人的火力点都记了下来,提前就已经做好了攻击的准备。
接到了进攻的命令之后,他们立刻朝着日伪军的那些火力点猛烈地开火。那些火箭筒和82mm无后座力炮发挥了极大的威力,敌军的火力点很快被逐一摧毁,敌军的火力很快就减弱了许多。
特战队员和游击队员们趁机发起了冲锋,很快就攻进了敌军的据点。
从魏大勇发出进攻的命令开始,仅仅用了不到15分钟,特战队员和游击队员们就歼灭了据点里的日伪军。
战斗结束之后,按照制定好的作战计划,苏振宁叫来了游击队的一名中队长,让他带着50名队员,再加上一个分队的特战队员,通过前面这片山谷,进入原来他们熟悉的那片山林。他们的任务是继续南下,假装去跟松山游击队会合,来吸引日伪军的注意力。
徐大龙、苏振宁等人于是带领特别支队的主力原路返回,前往边境方向。
留下来的游击队队长名叫徐涛,他原本是苏振宁的警卫员,是他一手培养起来的。别看他今年只有25岁,已经是参加游击队十年的老队员了。
他带领留下来的50名游击队员,一路向南,在清晨的时候,又袭击了日伪军的一处据点。然后他们继续南下,沿途不断袭击日伪军,造成特别支队南下的假象,来掩盖特别支队真正的企图。
日伪军遭受了严重的打击,根据游击队活动的轨迹,他们判断游击队的主力正在南下,要跟松山游击队会合,因此调动大批的日伪军围追堵截。
特别支队原路返回,几乎没有受到任何干扰,不久以后就来到了边境线的附近。
徐大龙等人并没有急于向日伪军发起攻击,而是在深山里建立了多处密营,准备依托着这里的茫茫山林与日伪军周旋。
加里宁也跟酥军远东方面军取得了联系,让他们在边境线上派驻了一个团的酥军,他们的任务是万一游击队需要退入酥军的防区,由他们来阻止日军越过边境。
一切准备工作都做好了,徐大龙、苏振宁等人就对日伪军展开了攻击。
李英祥和四名游击队员找到了游击队之后,原本想大干一场,向日伪军复仇。没有想到特别支队却一心要南下,这不免令他们感到失望。他们毕竟在这一带战斗了这么多年,不想离开这里。可是他们是游击队员,必须服从组织的纪律,心里却闷闷不乐。
当特别支队北返的时候,他们还以为特别支队又要退出境外,更加失望了。因此他们向苏振宁提出,脱离特别支队,留下来继续打游击。
苏振宁当然没有同意他们的请求,只是告诉他们,想打鬼子有的是机会,让他们一定要服从组织的安排。
这天晚上,已经被编入游击队的李英祥等人接到了命令,游击队要去打击山外的日伪军。他们都兴奋了起来,他们对这一带比较熟悉,主动要求来担任向导。
这天晚上,魏大勇、苏振宁各自带领100名特战队员、200多名游击队员,走出了山林,向日伪军发起了攻击。
日伪军根本没有预料到特别支队会出现在这一带,来不及做任何部署,被打了个措手不及。
魏大勇和苏振宁率领的特战队和游击队,一夜之间打下了四座集团部落,解放出了数万名百姓。
游击队如今有充足的武器弹药和后勤补给,他们积极动员青壮年们参加游击队,一个晚上就招收了500多名新战士加入了游击队。
天亮以后,游击队员们并没有返回山林,根据他们的经验知道,日伪军在短时间内不可能调来大批援军。因此他们简单地休整了一下,继续向日伪军发起攻击,很快又打下了四座集团部落,招收了600多名新战士,随即他们就退进了深山进行休整。
苏振宁、高永德这几天笑得合不拢嘴,不仅仅是因为他们打了好几场大胜仗,还因为游击队迅速壮大起来了。在拿下了集团部落之后,招收了1100名新兵,酥军方面也从逃到境外的华夏百姓当中,招收了两千多名新兵,交给了特别支队。
徐大龙把这些新兵全都交给了苏振宁和高永德领导的游击队,他们领导的部队人数一下子扩大到了4000人,这比他们从前坚持战斗的十年间,部队规模最大的时候的人数也多了好几倍。
有了充足的物资保障,对新战士的训练,也比以前容易得多了,最起码在练习打靶的时候,不至于没有子弹来进行实弹训练了。
徐大龙暂停了对日伪方面发起攻击,他要看一看关东军接下来会有什么动作。(本章完)(记住全网小说更新最快的枣子读书:www.zhaozhi.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