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1 / 2)

惊涛拂云录 扶兰 1976 字 4个月前

到宣州时,已是三天之后的日暮时分。

宣王府规模宏大,占了宣州城的整个东北角,半新不旧的青瓦粉墙毫不张扬,院墙之中,树木葱笼,一湾流水蜿蜒穿过宅第流入城外的水阳江。

饶是赵鹏见惯各种场面,至此心中也未免有些紧张。

侯大总管笑眯眯地将他们迎入大门,赵鹏笑道:“多日不见,侯大总管更见富态了啊!”

侯大总管摆着手笑道:“哪里哪里,鹏官就不要折煞老奴了。”

唐廷玉诧异地看看侯大总管。就算赵鹏论辈份算得上宣王的侄子,侯大总管也不需如此谦恭啊。

侯大总管并不引他们去客厅,而是径自转入后园宣王静养的含珠湖畔颐年堂。踏入院门,赵鹏正犹豫着未得宣王允许,是否最好不要将阿苏三人带进颐年堂,便听见堂内一个从容清朗的声音道:“都进来吧。”

不疾不徐,毫不费力,却字字清晰,声声入耳。

赵鹏不觉为之震动,这必是宣王无疑;他虽身在堂内,却仿佛能看到小院中的一切动静,包括客人心中的犹豫。

他们走入颐年堂内,上前拜见宣王。

那一年宣王已年过六旬了,却仍像一个中年人,身材挺拔,面容清朗,微微湛蓝的双眼有如那浩瀚深邃的大海。

他只穿了一袭家常的深褐色衣袍,却仍有一种不怒自威、傲视四海的气度。

赵鹏不自觉地注视着他。龙飞之姿,天日之表,用来形容他是最合适的。也许他穿上龙袍会比任何人都更像帝王。

宣王示意他们都坐下,打量着赵鹏,过一会微笑道:“上一次见你时,还是十几年前的事。令堂有否同你说过?你若不是姑苏赵府的独子,早在那时我就将你要过来了。”

赵鹏心中剧震。

宣王接着说道:“这些年来,因为诸多顾忌,我是在有意疏远姑苏赵府。相信令堂也明白我的用意。”

赵鹏自然明白。名高震主的宣王府,如果再加上财倾天下的姑苏赵府,只怕立刻便会招来人主之忌。为人臣者,不能不收敛锋芒,以求明哲保身。

但是现在,宣王却改变了主意。

宣王注视着他,说道:“非常时刻,自然要用非常手段。这一次我叫廷玉与你同来宣州,就是想让你转告令堂,如果令堂不反对,就让你一肩挑两枝,将来成亲生子,各承一枝血脉。”

侯大总管与唐廷玉震惊地互相看看。宣王府与姑苏赵府正式结盟,天下震动,即使是贾太师,想对这两家不利之前,也得三思而后行。宣王多年静养,一旦处事,仍旧是当年令人闻名变色的霹雳手段。

赵鹏怔了片刻才道:“姑苏赵府固然已是危机当头,宣王府好像还没有这样危急吧?”

宣王微笑:“廷玉会给你解释。”

他随即转向唐廷玉:“你陪鹏官去用饭,饭后即来见我。侯大总管会将鹏官安全送到苏州,顺便好与江夫人洽谈此事。”

新月如鈎,宣王与唐廷玉坐在含珠湖畔的石栏杆上,唐廷玉道:“我已将云梦盗走宫家的复国盟约的事情告诉赵鹏。云梦虽然答应不会拿它来对付宫家和王爷,只怕这件事情也不是她能够左右的。”

宣王凝望着星空,过了一会才说道:“所以我才要正式与姑苏赵府结盟。道消魔长,不用非常手段,如何能够扳回劣势。江夫人必定会明白我的用意。”他微笑着转过头来看着唐廷玉道:“有了你们两个,宣王府会比在我手中时威名更盛。”

唐廷玉望着宣王说道:“如果赵鹏能够顺利地与东海联姻,宣王府的力量将更为强大。”

宣王微微一笑:“廷玉,你想说什么?不必拐弯抹角地来试探我。”停一停,他又道:“江东流言纷纷,胡嬷嬷几个也回禀说你待那云梦姑娘很是不寻常,似乎过分关心了一些,也难怪旁人误会。我问可儿,可儿也含糊其辞。你如何对我讲?”

唐廷玉没有回答宣王的疑问,反而转过话题问道:“王爷原本说过会在四月初十左右出关,为什么提前这么长时间?是不是发生了什么大事?”

宣王也没有追问下去,他深信无论流言是真是假,唐廷玉自会妥善处理此事。他深思着答道:“我提前出关,是因为突然心动,再难入定。”

唐廷玉震惊地望着宣王。

宣王叹息一声:“有些事情,我已经很多年没有想起了,但是这一次坐关之际,突然间又回到我眼前。”

唐廷玉默然片刻,问道:“王爷想起了什么?”

宣王喟然叹道:“也许是因为我的时间快到了,所以才会不断地想起身后的事。是不是因为我一生杀伐太多,上天才会给我这样的惩罚?”

唐廷玉明白宣王的心情。无论赵鹏如何出色,毕竟不能代替宣王亲生的儿女。后继无人,足以令宣王这样的英雄也意气消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