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日,帝问曰:“襄阳围已三年,奈何?”似道对曰:“北兵已退,陛下何从得此言?”帝曰:“适有女嫔言之。”似道诘其人,诬以他事,赐死。
——《续资治通鉴》〗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史书中没有记载宫女的名字,有谁知她心中所藏的秘密?
海棠,其花甚丰,其叶甚茂,其枝甚柔,望之绰约如处|子。
小夜家的庭院里便有一株海棠,今年春天它又开花了,娇艳的花儿在春阳中盈盈欲语。每次看见它时,小夜心中都有一阵阵的感动。仿佛总在向柔风倾诉着什么的海棠,令她神往又黯然心伤。无名的忧郁与惆怅不知从何处而来,常常在最不提防的时刻攥住她的心。
家中永远是那样黯淡,拥挤,嘈杂不安。唯有这海棠,是恬静又明丽的,无言地抚慰着孤独的小夜。
左邻右舍是同样灰暗的人家,同样灰暗的生活。唯有李家子弟策马而过的身影,如海棠明媚小夜的庭院一样,令小巷焕然生辉。
上一任池州知府,卸任回京之后,曾不无讶异地对京中同僚说道:“池州李家,一门三尚书,四代六将军,文采武功之盛,已是世之罕有;更奇的是,他家子弟,仿佛生有异禀,龙吟方泽,凤跃云津,无一不是人中俊杰!”
新任池州知府,也不止一次在信中对朋友感叹:“池州山水之灵气,尽锺于李家子弟了!”
但对于小巷的居民,他们是这样特立独行以至于高不可攀。他们的喜怒哀乐,举止言谈,像一个个深不可测的谜,让小夜尽在心中作无数次的猜测,不知道他们为什么这样高兴或者愤怒。她熟知他们每一个人的名字和排行,熟知他们的相貌和声音,甚至熟知他们的嗜好,却始终没能弄明白他们的所思所想、所作所为。对于她,他们是陌生的种族,高高在上的神祗,让她如痴如狂地迷醉,却无法理解。她只用固执的、专注的目光,追随着显然是他们之中的核心的六郎李应玄。
其时李家年长的三位子弟都已出仕,在留在池州老家的八位兄弟中,李应玄并不是最年长的一个,但他却在无形之中左右着所有兄弟的动向。小夜初次意识到这一点,是在她十三岁那年的浴佛节上。
那时她还只是一个小姑娘,因为长年伏在绣架上,枯瘦得如不见阳光的小草,就像小巷中无数孩子一样。四月初八浴佛节,全城的人都去城东灵应寺礼佛,这也是小巷中的孩子们少数几个可以放下绣活轻松游玩的一天。
这一年的浴佛节,一直为池州人所津津乐道。并不是因为热闹,每年的浴佛节都有它的热闹。池州人记得这一个,完全是因为李应玄。
那年春天池州新调来一支驻军,却是从淮北大宋国土之外招纳来的归义军,原属杨妙真的旧部。杨妙真排行第三,人称“三娘子”,割据山东临济一带多年,一杆梨花枪号称是天下无敌手,部下兵强马壮,无论是金人还是蒙古人都无奈她何。杨妙真病逝之后,部下群龙无首,立脚不住,有的被蒙古人招纳了去,有的解甲归田,但也有不少人渡河南下,投奔大宋,枢密院将这些人马编为三支归义军,其中一支派驻到池州,领军将领名为萧五常,据说是杨妙真旧部中的第一骁将,杀敌无数,威名极盛。
萧五常的部下向来以悍勇闻名,要论上阵杀敌,自是所向披靡;但是军纪不佳,也是远近有名。自从这支部队到池州之后,池州人没少吃苦头,只是碍于其身份特殊,朝廷待之有如客人,池州知府也不便管得太多,对池州人的抱怨只能软硬兼施地压服下去。无人管束,萧五常的归义军更是得意忘形,竟然在浴佛节上纵马寻乐,有几个最是无法无天的,更专寻了人多之处策马驰去,看马蹄所到之处哭闹成一片,他们在马上哈哈大笑。也有士兵弃马步行,专寻年轻女子多处去挨挨挤挤,乃至于动手动脚地出言调戏。
李家的众多女眷都信佛,浴佛节自是要去礼佛。因为随从多,行动未免缓慢一些,到灵应寺外时,已是近午时分,正是最热闹的时候,也是礼佛的池州人被那些恣意寻乐的士兵搅扰得沸反盈天的时候。小夜和同伴被人群挤来挤去,已经快喘不过气来。
见到李家子弟策马护着十几乘轿子姗姗而来,众人都松了一口气,纷纷让开道,几位与李家说得上话的老人,带了自家子弟迎了上去。
直到这时,小夜才能够从人群中脱身出来,躲到一家香烛铺的门前的杨柳树后,抬起头热切地望着高踞马上的李家子弟们,像所有的池州人一样,对他们的到来抱着无限的希望,认为只要有李家子弟出面,一定可以制止住那些士兵的胡作非为。
最年长的四郎听了老人们的诉说与请求,沉吟了一会,翻身下马,到老太太轿前低声请示。小夜离得太远,听不见他们的说话,但是看四郎的神色,满怀希望的心已经沉了下去。
因为失望,人群又开始骚动起来。
六郎李应玄望着人群,脸色慢慢地涨红,突然间抽出鞍边箭筒里的一枝箭,扬手掷了出去。人群中传来一声惨叫,一个刚刚踢倒了路旁茶水铺的士兵大腿上中了一箭,他的同伴急忙扶住他,厉声喝问:“谁干的?给老子站出来!”
人群哄然大笑起来。
四郎回过头责怪地看着李应玄。
李应玄的视线仍然停在那群士兵身上,镇定自如地说道:“知府大人不方便管这些事,就让我们来管。”
四郎皱皱眉,想说什么又忍住了。
事情已经发生,再责怪李应玄已无用处;而且他看得到眼前的形势,若是责罚李应玄,只怕会激出人群不可测的反应来。
那群士兵很快发现了他们的目标。
即便是这些无法无天的士兵,也不敢贸然去挑战李家子弟。几个人低头耳语了一阵,便有人钻入人群去请援兵去了,一个显然是为头的士兵则高声叫道:“有胆射我们兄弟一箭的人,够胆就不要走,等着我们将军来找你算帐!”
李应玄没有回答,只是又抽出了一枝箭。
那士兵吓了一跳,知道李应玄抽出箭来绝不只是装装声势而已,但就此闭口,又心有不甘,似是太显软弱了。
正在左右为难之际,人群外已传来急如骤雨的马蹄声。
请援兵的士兵颇为机灵,知道今次是李家子弟出头管他们的事,寻常偏将副将应付不来,因此添油加醋地报到了萧五常跟前。萧五常一听大怒,当下便策马提枪赶了过来。
一行人怒马如龙,还在远处,声势已经逼人。
那几个被围在人群之中的士兵急忙迎了上去。
萧五常年纪不过三十出头,身高臂长,骠悍之气见于形色,凛厉的目光所到之处,人群都不由得安静下来,不敢与他的视线相接。只是萧五常气势虽然凌人,神情之间却带着郁闷不平的阴沉,李应玄注意看了他一眼,才将那枝箭插回箭筒,策马越过李家的轿子,迎上去面对着萧五常。
人群紧张地注视着他们。
萧五常满脸不屑地打量着年轻的李应玄,过了一会才说道:“萧某人带着这些兄弟们不顾生死地斩杀蒙古人的时候,李家的公子们还都是些娃娃吧,如今竟然够胆量够本事来管萧某人这些兄弟们的闲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