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阳(2)(2 / 2)

燎传 良造 1857 字 2022-12-17

三年前,秦始皇第十八子胡亥在李斯赵高的拥立之下登上帝位。胡亥作为幼子继位,受到了不少大臣和公族的反对和质疑。

胡亥在位期间,生怕这些兄弟们以后于己不利,为了避免夜长梦多,竟然和赵高沆瀣一气,下了一道清除王族公子的政令。把始皇帝一脉的诸公子、公主全部杀得干干净净。在始皇帝后代三十三人中,胡亥将十二个兄弟于咸阳处死,在杜邮碾死六个兄弟十个姐妹,之后还害死了将闾等三兄弟,活殉了公子高。

而三年之后(公元前207年)的秋天,恶贯满盈,双手沾满兄弟姐妹鲜血的胡亥又被赵高的女婿阎乐在望夷宫内逼死。

至此,始皇帝一脉,除了嫡长孙子婴之外,悉数灭绝。

子婴看着这名册,他脑海里不断浮现那时候王子公主们临死的惨状。

那时他在这咸阳宫里苦苦劝说和哀求胡亥。然而胡亥不为所动,而奸相赵高更是在一旁大进谗言,迎合胡亥。

子婴无法救下任何一人。

因为二世对兄弟姐妹们的屠杀,原本可以拱卫秦国朝政的宗室力量彻底衰败,几乎灭绝。

子婴这时不忍再看,他合起竹简,把它交还道嬴显手上。他哀伤地道:“皇帝陛下原有子女三十四人,想不到这短短三年之后,我竟然是大秦最后一位公子了。”

老嬴显拉其他的手,道:“公子,还有我嬴显在,还有栎阳那十多位老公族在,这天塌下来,由老臣给公子顶着!”

子婴朝嬴显深深一拜,他感激这位年过半百的公伯,只是此时此刻,大秦正在风雨飘摇之中,他想想留在栎阳的那些老公族,只怕现在是于事无补了。

一旁的孟岐道:“公子,这宗谱之上只剩下你一个人了。待会赵丞相来了,恐怕这君位......”

子婴看了看四周,他刚想说话,这时候嬴显却一把拉着他道:“公子,借步说话。”

子婴走到旁边,这时候嬴显道:“公子,前日赵高主持朝会的时候,其实已经有自立的意思了。”

子婴有点诧异,他问道:“公伯何出此言?”

嬴显正色道:“前日,老臣听闻返回回栎阳的几位大臣说,赵高主持朝会的时候,其党羽提出秦国无君,应该要另立新君领导秦国。郎中令赵成更是带头劝谏,要赵高速做决断。”

子婴凝神静听,嬴显接着道:“此言一出,殿下大臣基本都赞成立新君以尽快稳定政局。原本准备殿论之时,其下党羽以咸阳令阎乐为首,进言要带领群臣奏请赵高自立。”

子婴皱了皱眉头,他道:“赵高这段时间以来以中丞相身份摄里朝政,那已是和君王无异。我原本就听说此人有自立的意图,想不到他还让手下恶党造势进谏,真是不知廉耻。”

嬴显道:“都是朝上手段罢了。几位长史告知老臣,赵高刚开始还推辞,言曰无德无能,只是代秦国百姓受理政务,没得到朝野首肯,唯有带领百官稳定局势罢了。”

嬴显说完,他脸色一沉,言曰:“公子你猜他怎着,过了一会竟然又说眼下诸大臣让他登位,他只好勉为其难,鉴于一时找不到合适的王族公子,他就先做君王,待扶立秦之宗室公子做了皇帝,日后再还政于新君。他这么一说完,殿下竟然大部分人都表示赞成。准备拥戴那赵高做了皇帝,以后就叫赵始皇帝。”

子婴道:“既然前天朝会上都这样说了,那么今日还召我来此又是为何?”

嬴显这时候看了一下殿门,他对子婴道:“公子可瞧见了殿檐边那几处缺口?”

子婴一怔,他刚进来的时候也才看到,他问“公伯是说那几处缺口?”

嬴显点头道:“那日赵高带着皇帝玺印上朝,一群党羽满是恭维迎合,赵高忘乎所以,竟然亲自把玺印绶带带在身上。不想他这么一带,宫殿一角就崩塌了。”

子婴大感惊讶,他实在想不出这事件和赵高有何关系。嬴显接着道:“确有此事!那几位老侍中都是亲眼所见。赵高自带印玺三次,这宫门一角,就倒塌了三次!”

嬴显缓缓道:“公子,赵高素来崇信鬼神。此人欲图自立,可是毕竟还有大臣反对,朝廷人心不定......且这浩荡苍天也不答应!”

子婴想了想,他道:“偌大秦国,如今只剩下关中之地还尚能支撑。他赵高做了皇帝要是连关中百姓都不支持他,难道他还指望函谷关之外的叛军不成?”

嬴显道:“朝中大臣固然有反对之声,但是关中百姓岂有支持赵高之理?关中为老秦世代根基之地,民心所向,岂是他赵高一言之间就能颠倒黑白?那日赵高据说罢了阎乐的建议,‘自领相国,准备立新君’。于此,仍旧是要总领朝政。”

子婴听完他的陈述已然心知肚明。赵高今日朝会,乃是明图册立新皇,暗则摄政自立。

于赵高而言,丞相之位和皇帝之位根本毫无区别。然而天象怪异,终究不让赵高称了心意。这大殿一日崩塌损坏三次。到底还是天命所为。赵高也忌惮天象怪异,只好选择立秦国宗室公子为皇帝,自己继续担任中丞相之职。

子婴道:“依公伯所言,诸公子只剩下子婴了。然今日婴即便做了秦国皇帝,也不过是他赵高的傀儡罢了。”

嬴显沉默不语。子婴望着玉阶看了看,神色严肃。

此时,大臣们陆陆续续来到了大殿。子婴在一旁看着这些大臣,见他们暮气沉沉,丝毫没有锐气。不多时,又有一位大臣进来。但见此人双目尖细,额头饱满,看上去颇为善辩。(记住全网小说更新最快的枣子读书:www.zhaozhi.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