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阑珊的模样没变,但那时和现在仍有差别。</p>
画中的她眼有清光,顾盼生辉,俨然是个性情爽朗的少女,而今端庄也优雅,却少了那时无忧的纯澈。</p>
“另外还有两位。”苏闻卿将最后两幅画卷一并展开。</p>
左卷白衣苏离字循远,右卷青袍苏孟字长君,白衣云淡风轻似谪仙,青袍眉眼飞扬或为开朗少年。</p>
然而苏炽和萧遥的目光都齐被左卷的苏循远给吸住了。只见卷中人白衣潇洒凛冽如仙,质韵温润,清雅不似人间色——皆像是他们所认识的花有尘。</p>
“墨寒,你看这位是不是很像花先生?”</p>
此画所摹之人似乎正是花有尘。</p>
苏炽见花有尘的次数更多,更能确定画中之人便是花有尘的模样。</p>
“好像还真是……”</p>
“你们见过这位?”苏闻卿忙问。</p>
苏炽略略收回些神来,“或许吧,我们的确认识一个与这位十分相似的人。”</p>
难怪花有尘会选择他……?</p>
至于另一卷中的青袍苏长君便勾不起两人的什么印象了。</p>
“据母亲说,这两位在绝云峰覆灭后便下落不明,至今生死未卜——你们能确定你们认识的那位先生就是循远师叔吗?”</p>
这事苏炽还真不好确定,虽然模样如此相似,但也不排除就是个巧合——毕竟他母亲和苏阑珊的模样也有八分相似,却也只是毫无血缘关系而截然不同的两个人。</p>
“可是花先生他连昙露都知道……”萧遥一言点中了关键,苏炽一愕,突有一瞬似也有些相信这不是简单的巧合了。</p>
“还有一位,你们也该见见。”凤宁秋的声音忽然从三人身后传来,吓得萧遥和苏炽连忙坐了端正,苏闻卿却是搞事的老手了,便面不改色心不跳,也半点没有惊恐的意思。</p>
“放心,不让我进来的只是外面的守卫,母亲从来没禁止过我到这里。”</p>
两人松了口气。</p>
凤宁秋亲自从另一口箱子里取出一轴画卷,给三人展开,道:“这位是当年绝云峰的掌门,也就是你们的师爷,也是你们两人的叔公。”</p>
伏羲庙的前任大巫祝是苏元启和苏凛夜的亲父,而他们的叔父便袭承绝云峰掌门之位。</p>
前任大巫祝离世时苏元启才十七岁,便于其父离世当年仓促即位,独留了年纪更幼的苏凛夜在绝云峰上黯然承受父亲离世的哀痛。</p>
他们两人的爷爷前任大巫祝也是个很温和的人,一得空便回山探望孩子,然而却因伏羲庙中平日事物繁忙,故苏元启和苏凛夜最后一次见他本人时距他离世也隔了一年。</p>
兄弟二人都没能见上父亲最后一面,曾经也都不能时常与父亲相见,且因苏元启很小就被确定为伏羲庙继承人,一早便担上了重任,心性比同龄孩子要沉稳,故自小便很有长兄如父的模样,一向最疼爱苏凛夜。</p>
凤宁秋与三人絮絮谈起过往之事,提及苏凛夜,却语出惊人的给了一个吓死苏炽的评语:“凛夜他是个很害羞的少年,在你们大伯身旁时总会不自禁的有撒娇的意态,不过这多半也是被你们大伯惯的。”</p>
苏炽难以置信的蜷指虚掩了唇,完全无法将“害羞”、“撒娇”这两个词联想到他那刚天怼地冷如冰铁的亲爹身上。</p>
这说的是同一个人?</p>
凤宁秋看出了苏炽眼里无法敛藏的难以置信,便淡衔笑意的解释道:“你父亲不会刻意矫揉造作,只是在极其亲密的兄长面前不自禁流露的自然情绪而已。”</p>
依旧很难想象,这世上真的存在能让苏凛夜无法自己抑制情绪的人?</p>
“阑珊和长君同时入门,在绝云峰上都是年岁最小的——你们的二师叔是循远,他一向很温和,性子应该是最像你们师爷的。”</p>
萧遥饶有兴致的打量着他母亲的画像,“那我娘当时性情如何?”</p>
“阑珊很温柔,不过……凛夜总是会惹她生气,绝云峰上被她收拾最多的应该就是凛夜和长君,你们大伯较少些。”</p>
“我娘她、连巫祝大人都能收拾?”萧遥问得心颤,寻思这也算是温柔?</p>
“你们大伯总喜欢逗凛夜,手段有时候还……挺卑鄙的,所以他们兄弟二人碰面时通常比较吵闹。”</p>
……不是手足情深吗?</p>
“循远经常在元启闹得没边时帮凛夜挽回面子,而凛夜和长君吵架则通常就是被阑珊一块收拾了。”</p>
前辈们的同门生活越听越有种鸡飞狗跳的感觉……</p>
“你们师爷最头大的也的确是元启和凛夜两人,毕竟只要这两个人同时在山上,闹腾起来便没完没了。但虽说如此,他们兄弟二人的感情确实很深……”</p>
情深礼薄,往往越是感情深厚,彼此之间便越不注重世俗礼数。在世人眼中,绝云峰虽是不可一世的江湖孤高之门,然此门内藏的却是一派鸡飞狗跳,就规矩礼数而言,恐怕还不及寻常江湖门派。</p>
凤宁秋在绝云峰上待的并不久,却真真切切的看足了她在嫁入伏羲庙之前所不曾见过的真正人间之景。</p>
原本她和苏元启也只是本着规矩联姻结合,她自幼生于清冷之境,本也不对世俗情感怀有什么憧憬,然而那个人却在一派清冷无情中,许了她一番真实的温存。</p>
同为世人敬仰、孤芳不自赏也非因情而成婚的两个人却在短暂的时间里像是寻常夫妻一样厮守,抛开外界的种种束缚,只守护彼此。</p>
她的“情”是他教会的,而这短暂的欢喜,最终却淀成了一世哀痛。</p>
时光倥偬,不知不觉距他离开竟已过了那么多年,小辈渐已出山,那场风乱复又回袭。</p>
旧血已凝,故浪未平。</p>(记住全网小说更新最快的枣子读书网址:www.zhaozhi.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