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没有阿根廷的积极扩军备战的话,“伊丽莎白女王”号的服役时间应该是在2年之后,因为泰利斯公司与英国海军签订的建造合同中,明确说明了航母的建造周期是6年,服役时间是2013年年底,而不是2012年。当时,为了让这艘航母尽快服役,英国海军额外支付了3亿英镑的建造费用。
同时,英国海军也在考虑是否需要建造第二艘航母。很明显,仅仅依靠一艘航母,英国海军是无法保证在未来的战争中夺取制海权的。特别是在与阿根廷争夺马岛的战争中,因为要顾虑到南美洲其他国家的反应,所以美国不会明目张胆的支持英国,最多像前一次战争那样,为英国提供一些重要情报而已,美国绝不会派兵与英国海军协同作战。因此,真要与阿根廷再为马岛的主权爆发战争的话,英国人还是只能依靠皇家海军。
按照常规搭载能力计算,“伊丽莎白女王”号只能携带45架作战飞机,这根本就不是阿根廷空军的对手。就算按照战时方式搭载,也就最多携带60架F-35B,而阿根廷空军一口气就购买了300架F-10AⅡ型战斗机。更重要的是,“伊丽莎白女王”号采用的是跃飞甲板,无法携带如同E-2这类的舰载预警机,而美国研制的EV-22型旋转翼预警机恐怕在10年之内都无法研制成功(主要是美国自身没有迫切的需要),而且该项目还面临着预算超支,被迫下马的危险。
换句话说,英国海军此时的实力是不可能确保在未来战争中获得制空权的。毫无疑问,应该下决心建造第二艘航母,而且最好还是采用弹射起飞方式的常规航母。同时,国际油价居高不下,那么最好还是核动力航母,以降低全寿命使用费。
英国政府与泰利斯公司签署了一份价值大概250万英镑的合同,要求泰利斯公司在半年之内拿出新航母的设计计划,并且评估建造新航母所需要的设计时间、建造周期、建造费用。结果,泰利斯公司确实拿出了计划来,却是一份英国政府无法承担的计划。
如果按照英国海军的需要来建造一艘采用核动力,并且有两座弹射器,能够搭载舰载预警机的航母的话,那么这艘航母的排水量也在65000吨左右,最多可以携带50架固定翼飞机,其中包括了4架预警机。最重要的是,这艘航母的设计需要大概一年的时间,建造周期不会低于4年,如果核动力系统的研制受到影响的话,建造周期有可能长达6年。最难以让英国政府承担的还是费用,新航母的设计与建造经费至少需要60亿英镑!
这还没有计算护航战舰、舰载作战飞机。如果都算上的话,那么英国海军需要投入大概140亿英镑才能够得到第二支航母战斗群。这下,问题出来了,英国政府没有那么多的钱来建造第二支航母战斗群。这时候,英国想到了法国政府曾经提出的联合建造航母的方案,随即就与法国进行了联系。
新问题也就来了,现在法国也在进行海军改革。按照法国的海军发展计划,未来法国最需要的不是航母,而是两栖攻击舰、大型登陆舰,这样法国海军才能够确保在未来的由海到陆作战中拥有足够的投送能力。而这也是欧洲联合海军发展的主要方向。换句话说,现在轮到法国人对英国提出的联合建造航母的提议不感兴趣了。
严峻的现实摆在英国政府面前。无奈之下,英国政府硬着头皮启动了建造第二艘航母的计划。为了节约经费,仍然采用了“伊丽莎白女王”的设计,并且命名为“维多利亚女王”号。而节约下来的经费中,英国人拿出了大概5亿英镑,加入到了EV-22旋转翼预警机研制计划中,不过美国人的开价是15亿英镑,而且只保证在10年之内让EV-22研制成功。
英国政府也许并没有想到战争会很快打响,所以认为10年的研制周期并不算长,而且还与美国人耍起嘴皮,进行讨价还价。最后确定的研制总费用为35亿英镑,英国出10亿英镑,并且拥有EV-22的知识产权与优先采购权。同时,英国政府与泰利斯公司签订的建造合同中,为了节省成本,“维多利亚女王”号的建造周期长达6年,同时采用了更多的民用技术。
换句话说,当时英国海军根本就不可能在5年之内拥有第二艘航母。英国政府也没有预料到阿根廷会那么快就发动战争。按照英国情报部门的估计,阿根廷从共和国采购的武器装备需要5年的时间才能全部交货,而任何一支军队都需要3到5年的时间来适应新的装备,并且形成战斗力。因此,按照英国人的估计,阿根廷需要至少8年的时间才能够拥有挑战英国,发动战争的实力。
实际上,英国的情报部门也没有估计错误,只是漏算了一点,那就是没有考虑到了阿根廷会提前开始培养人才,而不是等到装备到位之后再着手培训人员。另外,英国方面更不知道,阿根廷雇傭了一大批共和国的军人为其培训人员。这些都加快了阿根廷的战争准备速度。相反,英国的战争准备速度却在嘴皮的张合之中慢了很多。
凌天翔也一直在关注着英国那边的举动,虽然当英国政府确定建造第二艘航母之后,很多人都认为英阿之间难免一战,而且都不太看好阿根廷,但是在凌天翔看来,战争的天平正在向阿根廷这边倾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