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ript src="https://img.zhaozhi.us/pc/pc.js?v=2022"/>
听了豫章王之言,群臣面面相觑,如果这样子分,他们显然谁也得不到好处,只有家学是所为的“显学”之士族,才能稍稍多占一些便宜,从内心里来说,他们是不愿意的。
如今虽然九品中正制还在,但是科举既开,朝廷用人肯定是优先科举,最起码天子心中,,肯定是更加看重通过科举之士,既然这样,谁不希望自己家里能够被夺录取一些?
然而思索良久,群臣这才发现, 豫章王所说的就是最合适,最平衡的办法了。
“大王明见万里,臣等谨奉大王之教!”相国张彦第一个答复,随即群臣一同朝豫章王伏拜齐声道。
“善!既如此,诸卿皆可试论,何家之学方为显学?”杨毅抚掌笑道。
群臣之前已经争论得口干舌燥,没得半分结果,现在却是没有精力,再为了多出来的区区几个名额强去争辩了,所以一时之间,竟无人出言。
无奈之下,杨毅只好一个一个点名问话,第一个问到的,便是相国张彦:“相国可先试论显学,以为群臣表率。”
张彦自从被豫章王从庐陵“抓”回来之后,便长于修身养性,不再执着于政争,此次本也不想出言与群臣相争,但是既然豫章王相询,他也只好拱了拱手,强答道:“启禀大王,臣以为所谓显学,当以其用为先,经言者以理服人,以德服人,教天下人向善,史论者通古博今,以史所载明鉴今朝之事,进士科者,论国家大事,为政之道,皆有可取之处,实难论之,然大王有教,臣不敢不言:臣以为经典,圣人所治者,可为显学!”
明经科考生最多,不仅是士族最重的科目,同样也是寒门最重的科目,以明经科为显学,是得罪人最少的了。
杨毅若有所思地点点头,又望向长史梁奉问道:“长史之意若何?”
长史梁奉缓缓起身,却不着急答复,而是朝豫章王拱手道:“大王,臣闻相国之言,略有所感,愿乞禀明大王,惟大王裁之!”
“长史但讲无妨。”杨毅微微一笑,颔首示意道。
“谢大王!”梁奉再一拱手,然后答道:“臣之所见,正与相国相同,明经、明史、进士此数科皆有所长,圣人虽治经典,然余者亦足用于天下,实难分高下也,不如以此三门为显学,皆足一百之数,而所剩仍有四百八十余名额,其余诸科尽可平分之,不知大王意下如何?”
梁奉此言一出,阶下群臣顿时眼前一亮,纷纷出列附议,一时间竟占了压倒性的优势,其余几门较为偏门的科目,便愈发没人说起了。
见此情形,杨毅皱了皱眉,随即又舒展开来,这样的处理方法倒也还可以,也算是满足了士族的优越之心,但是要让杨毅承认这三门为显学,是不可能的。
杨毅环伺一周,却突然发现豫章令孟由没有附和他们的意思,便饶有兴趣地看向孟由问道:“豫章令,卿掌考卷批阅之责,最是能论显学者,孤见卿不曾附议长史,可是另有所见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