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ript src="https://img.zhaozhi.us/pc/pc.js?v=2022"/>
豫章王杨毅要将吕舍点为豫章国头名的话并没有引起群臣太多惊诧,吕舍受豫章王所重早已不是什么秘密,方才听到那么多科目之中头三名都有吕舍之名,他们就猜到,豫章王恐怕有意将他点入前三。
不过他们清楚这一回事不代表他们对此心服口服,在他们看来,这吕舍一门头名都没有,却有那么多第二第三,说不定就是豫章王施压故意作出的结果。
将作大匠肖璟立即便反驳道:“大王,臣素知吕君之名,然吕君固然大才,却无一科是为头名,若点为豫章国头名,恐诸科头名尽皆不服,大王三思!”
肖璟胞弟肖逄年已届四旬,却一事无成,也无妻眷,还跟着他这个大不了几岁的哥哥过活,一直以来也颇受他人非议,如今非容易拿了一个进士头名,肖璟怎能不想坐实了他的豫章国头名,也算是为他九江肖氏扬眉吐气一番!
肖璟的言论得到了一众士大夫的一致同意,长安明令各郡国报知三甲,肯定是终考时会有什么优待,譬如豫章大族王氏、周氏,还有长史梁奉妻族孙氏都有人入了这名单之内,谁能不想争一争这头三名?
杨毅猜到了肯定就是这般情况,只好轻叹一声问道:“既如此,诸卿以为谁人可为头名?”
这话一出,豫章群臣面面相觑,他们谁都想给自家人争取一个头名的待遇,但是周围的同僚谁也不是吃醋的,他们去哪找一个足以深服众人的理由,把自家人给推上去?于是一阵沉默不语,没人开口推举什么前三、头名。
与此事无关的大臣们更是不肯多言半句,要知道,刚才这名单上,上榜之人涉及的千石以上大员就有五六位之多,不论怎么开口,都得得罪人,还不如闷声发大财,随他们自己闹去。
沉默了良久,相国张彦再次出言提议道:“大王,以臣之拙见,这数十位皆是英才,所试科目却尽然不同,谁为头名实在难以轻断,不如召至殿上,大王亲试之,然后殿上点齐前三,可使群臣无异议也,惟大王裁之!”
殿试倒是一个好办法,杨毅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然后望向阶下群臣问道:“诸卿可有异议者,可当面讲来!”
等了一会儿见仍无人回复,杨毅这才一拍案板道:“既然无人应答,便以相国之法施行!”
群臣闻言,纷纷相互对视一眼,眼下也没有别的办法,便皆躬身答道:“一切皆听凭大王安排!”
“善!”豫章王杨毅从座上站起身来,高声道,“既诸卿无异议,那三日后召齐诸科头三名,于此大殿上,决出前三者!”
“臣等谨奉王教!”群臣尽皆拜伏称诺,于是纷纷散朝离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