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ript src="https://img.zhaozhi.us/pc/pc.js?v=2022"/>
兴十二年三月初八,吴王杨毅正式启程迁都广陵,除了留任的豫章群臣相随,以及五百王卫护卫以外,还有数百算学院师生相随。
一路上吴王杨毅不断地召见算学院师生,比见几名大臣还要频繁,令得随行的许多人都眼红不已。
上有所好,下有所效,吴王对于算学的重视,豫章群臣虽然都不太理解,但并不妨碍他们开始投其所好,纷纷研读起算经来了,有的甚至还研读起了算学院每季所出的那本算学册,期待有一天能够因为高深的算学造诣被吴王相中,从此平步青云。
这位吴王实在是太过强势,四百石以上官员任免诸侯无权决定的朝廷制度对吴王来说几乎形同虚设,当初豫章国所有的官员任免,几乎都体现了吴王的意志,冯义、杨子成等人的死,更是说明了吴王非但能够任免官员,还能掌控士大夫们的生死,即便那是吴王与持节的国尉程武合作的结果。
吴王迁都自然不可能仅仅五百王卫保护,国尉程武早就下令,命原本的豫章国左右两部先行开路过了,于是一路没有半点波折,甚至因为连月无雨,抵达广陵还比预计时间早了一些,黄兴十二年三月廿七,一行人就抵达了广陵城下。
会稽太守孙昕、丹阳太守祖荣与新任为吴国尚书令的原会稽郡主簿谢时安亲率众多士大夫在广陵城外迎接豫章王车驾。
谢时安是这一次吴国官员调整后,会稽、丹阳两郡士大夫中在吴国中枢级别最高的一个,谢时安是最早与杨毅接触的两郡士大夫,也是两郡人中最早靠拢杨毅的一个,所以杨毅就给了他最丰厚的“报酬”,作为“效忠吴王”的表率。
谢时安能够成功迁任吴国尚书令,会稽郡守孙昕也出了不少力气,孙昕任会稽太守许久,主簿、长史、郡丞等人没有一个是他的心腹,而任这些职务的人都是当地大族,一个也不好得罪,令得他这一年多可是步履维艰,这一次既然吴王有意,他也乐得将谢时安“送”到中枢去,顺便把自己的心腹给提拔上来。
除了孙昕和谢时安以外,还有许多人借着这一次调整,达成了自己的一些政治意图,其中少不了发生一些纠葛,好在都没有闹出格,有些人即便心里有怨气,面上也是丝毫不露出来。
不论如何,这广陵城外总是一片安宁祥和,望着不远处驶来的吴王车驾,所有人的脸上都满是笑意。
“会稽太守(丹阳太守、尚书令),臣昕(荣、时安),恭迎王驾!”吴王杨毅车驾渐渐接近广陵城下,前方卫队离着迎接的人群还有五十余步时,士大夫们便在孙昕、祖荣和谢时安三人的带领下,朝着王驾方向伏拜了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