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大 z.com 制枭。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罗斯公国的故去大祭司维利亚整理的信息木板都抄写成了纸质文件,它有卢恩字母和罗马字母两种。
就是这个夏季,罗斯人的《历史》立即刊印,卢恩文版本印刷的是原汁原味诺斯语文件,罗马字母版本则是印刷了诺斯、斯拉夫、拉丁三个版本文件。
四种版本都在印刷,大量生产的纸张立刻有了用处。
缺乏娱乐的人们立刻有了手头的读物,轻薄的纸张印刷这罗斯部族的历史,其中的一些故事立刻引起人们的回忆。这下子留里克也就完全不愁纸张的销路罗斯本部出身的家庭都是愿意购买的,将此文件放在家中,以教育崽子们祖先的光荣。
终于罗马字母版本的文件纷纷流入学校,它成为第一种量产型的印刷品教材。也靠着这种教材,孩子们针对诺斯语、斯拉夫语和拉丁语的学习效率显著提高!
靠着印刷品的《历史》学习罗斯的过去、光辉的战争胜利、进一步巩固留里克家族的神圣性,乃至成为创建“统一的罗斯民族”的关键,亦是加强了语言方面的学习。印刷品的《数学》也在夏季的尾巴投入使用,尽是教孩子们简单算术的内容。&#24378&#29306&#32&#98&#97&#111&#108&#97&#105&#120&#115&#119&#46&#99&#111&#109&#32&#35835&#29306
临近麦收,学校在留里克的主持下举行了自建校以来的第一次考试。
所谓考试,留里克对外宣传的就是诺斯语中“竞技比武”一词。
这一下子引起了所有维京系移民的注意力,很多人讹传王公是要让孩子们比赛打架,从中挑选佼佼者,以后编入旗队成为战斗好手。
考试当然是综合性的,公国站在这一历史大变革期,尤其是外部矛盾颇为激烈,且过快膨胀的领地必滋生出内部矛盾。公国需要发展武备,需要动员全部的战斗力,更要进行统一意识形态教育,比如崇敬七位神祇,将罗斯旗帜推崇为圣物云云。
那是为期三天的考试。
第一天皆文试,所谓统一印刷的试卷摆在面前,第一次考验《历史》,那是用拉丁语书写的十道考题,以考验孩子们是否了解罗斯公国过去的几场大战的名字,是否明白王公留里克的高贵身份。
第二场则是在一张纸上同时用诺斯语、斯拉夫语和拉丁语简单地各书写三个句子,若有能力多写的孩子,将能得到麦子和蜂蜜的实物奖励。这候 bao l*aixsw. c o m 章汜
第三场考验真是《数学》,相比于其他,唯有这一科最讲究严谨性,亦是留里克在教学工作中浓墨重彩的一笔。考试考验孩子们的计算能力,尤其是乘法表的掌握情况。第一个学期的通识教育留里克只需孩子们统一掌握基本心算能力,明年还要加强数字运算的能力。
第二天与第三天,清一色是体能与军事测试。
孩子们分年龄进行奔跑,所谓绕着诺夫哥罗德城下巷道跑上一圈,每个年龄层的前十名拥有麦子的实物奖励。这真是一场别开生面的运动,本就天天体能训练的孩子都完成了这份考核,其中的佼佼者在终点线立刻领到了奖赏。
人们颇为期待的一对一式比武决斗并不存在,倒是孩子们在打谷场表演的队列行军引得数以千计的人们眼前一亮。他们仅是些八岁的孩子,这要是再给他们十年时间,站在这里的岂不是都是勇悍战兵?瞧瞧他们,队列走得整齐,虽是各个脸庞稚嫩,勇武已在展现。
真正的武技艺考核目前有三种:持斧劈木头、弓射靶、十字弓射靶。
三天的考试如同进行一场运动会,成绩卓越者都有粮食等实物奖励。
缺乏乐子的人们尽数围观,甚至远处的斯拉夫农庄的民众也闻讯聚集在诺夫哥罗德。这座城市瞬间涌入一万余人,总人口突然冲到了两万!
如此城市集市变得更加热闹,考试反而创造了一波“运动会经济”。
此事正是秋收的前夕,诺夫哥罗德的集市突击销售有助于收获的铁器,铁匠联盟与王公留里克趁机也都赚了一笔。
那些进城看戏的民众眼睁睁地看到经过王公训练的两千名孩子所拥有的别样风采,孩子们年龄都差不多,无论男女都显精壮,与自家的崽子在气色上有明显的差距。孩子穿着完全统一的衣服,如果不是妻子的女孩的上袍更长酷似裙子,就难以看明白性别。他们也更加的干净整洁,走队列的队伍皆有人喊着号子,整个队列跟着变换队形,甚至于他们连踢腿挥臂的动作都完全一样!
经历过一个春夏训练的孩子立刻在秋收工作中爆发出战斗力,他们年龄是小,体能方面的能力却远远超越了亲生父母的预期。
全域性的秋收工作胜利结束,紧随其后留里克的税收工作也开始了。
836年是一个所有人都能感慨的好年份,一方面今年的雨水正常,秋收时期虽有短暂阴霾,降雨是一点也没有,甚至人们将麦子运回粮仓,天公作美依旧。制大 z.com 制枭
九月中旬,前期的准备工作全部结束,税收工作首先就在新罗斯堡、诺夫哥罗德、姆斯季斯克和青年城进行。这些地域住着几乎所有的维京系移民,向大家收取粮食的十一税并不会遭遇抵触。这个税率说高也是高,只是各路维京移民的农闲时期到处捕鱼和打猎,这方面几乎是没有税赋的。维京系家庭有着更多的开源方式,也有能力得到更多的财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记住全网小说更新最快的枣子读书:www.zhaozhi.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