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4章 光荣点兵(2 / 2)

宣讲台上,瑞典各贵族以及贵族的使者,作为嘉宾特此观摩留里克王公的出发前的大点兵。

他们对罗斯军队的英姿赞不绝口,眼看着不远处沃尔霍夫河被缆绳固定停泊的舰队又议论纷纷。

他们的眼神也注意着奥托、留里克,以及那个小婴儿的身姿。

罗斯人三代统治者尽在这里,兄弟们都是瑞典的贵族,无疑这个时间点尽成了罗斯贵族获得荣光的注脚。

虽然还没到乌普萨拉大神庙,比约恩已经看到了结果。留里克可以在浩大的春耕后再搞出这么一出排场很大的“大点兵”,他这是带着获得荣耀的态度去梅拉伦,倘若有谁敢反对他,他就可以快速集结大军杀奔而去。

因多年前的多次战争而元气大伤的梅拉伦部族,已经丧失了对外大战的硬实力,民众的厌战情绪也很高。比约恩的脑子不得不胡思乱想一番:“罗斯人!你们太强了!留里克,若是你想让我们梅拉伦人全体为奴为婢,大军杀奔而来,我们根本无法抵挡。”&#24378&#29306&#32&#108&#105&#110&#103&#99&#104&#101&#110&#107&#115&#46&#99&#111&#109&#32&#35835&#29306

就连比约恩都是这样的悲观态度,其他贵族的内心里已经把自己标榜为罗斯的附庸。他们看到了接受点兵的军队里,居然还有举着白底黑纹牛头图案的旗帜,那是奥斯塔拉人的军队,显然做罗斯的附庸并不是坏事,奥斯塔拉人现在的日子过得非常好。

点兵现场有一些骑兵作为点缀,因为佩切涅格人和基辅人,已经带着买到的大量物资南下,使得骑兵阵容显得过于冷清。骑兵是用在多平原地区作战所用,至于梅拉伦湖那种湖岸线极端曲折的冰蚀湖,还是持剑盾的“海军陆战队”更为合适。

诺伦在留里克的示意下暂停现在的音乐,接着吹奏起另一端唯美又大气的曲调。

《罗斯!我美丽的家园》

曲调有着自己的名字,曲调本身并非留里克本人谱曲,时人所见的确是他谱曲填词无误

前奏罢了,站在高处的留里克一声吆喝:“兄弟们,让我们同唱这首歌!russia……”

那个位面的伟大联盟分崩离析,见证联盟光荣的曲子被保留下来,以追忆那往日荣光。曲子是好曲子,现在的罗斯公国事实上也是一个整体松散的政体。一个庞大且统一的国家的诞生不是一蹴而就的,要将大量的森林部族、滨海部族团结成整体,这需要一定的时间。

年轻的战士们同唱一首歌,歌唱罗斯的伟大,以及歌颂团结起来才能伟大的共识。

一千多人同唱一首歌?曲调也很好听,诺斯语的歌词较为复杂,倾听歌词内容,听得瑞典贵族们振聋发聩!

那些小部族的首领或是使者觉得这首歌曲证明了罗斯人的真正态度,本来自家部族人口就小,就是一艘海上的小船翻不起多大的浪,歌词说得很明白,“各部族的团结构筑成坚固的堡垒,将我们从胜利引向另一个胜利”。

罗斯王公借由这首千人何尝的歌曲拼了命的强调团结,这种口号,尚未退位的比约恩王没提过,死去的奥列金王和卡尔王,此二人非但没提,所展示的根本就是霸权。重大的政治决意当在乌普萨拉神庙处定好,国王登基仪式尚未落实,留里克王公分明明示了罗斯的主张。

所以兄弟们都投了吧,听着留里克这个年轻英雄的指挥,大家以后都过上好日子。毕竟留里克这崽子把主张都唱出来了。

婉转的歌曲很能填补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好歌曲最能传播到远方。

当歌唱结束,留里克张开双臂示意大家安静。

他清清嗓子,以洪亮的嗓音宣讲起来。

“罗斯的勇士们!我们正走在一条通向光荣的道路,你们能被选中恰恰证明你们是罗斯的英雄战士。你们将见证我取得光荣,当我戴上黄金王冠的那一瞬间,你们也得到了光荣!

我们会在乌普萨拉大神庙举办仪式!一百年了!已经一百年了!我们罗斯人的先祖从那里离开,一百年后我们回来了!

旧时代的一切恩恩怨怨都结束了,罗斯与瑞典合并了,一个王国诞生,纷争也结束了。

属于我们后代的会是一个更安全、更繁荣的局面,所有人在罗斯王国的治下安居乐业。

我!留里克!就是繁荣的创造者!为我欢呼吧!”

留里克的话语毫不谦虚,他标榜自己的繁荣创造者,而这正是大家乐见于听到看到的。

有人起了头,上千人开始欢呼。

瑞典贵族们想要听到的维京战吼并不存在,但听到了更奇妙的吼声。

那是山呼海啸般的乌拉之声,犹如海浪般一遍又一遍地冲刷沙滩,在耳畔环绕经久不衰。这候 lingc henk s.c om 章汜

王公大点兵,点的都是年轻有为的精干之士。

一批三十岁的老战士作为军队的核心,数量惊人的十多岁男孩才是这支军队的中坚。

没有任何的瑞典贵族会轻视一群十多岁的孩子,或者说他们的眼里压根不相信这群崽子最小的才有十二岁。制大 z.com 制枭

大家都是黄金头发的北欧人,罗斯这边针对维京系出身的孩子有着特殊的伙食照顾,男男女女天天是麦子和肉供着,一个十二岁的男孩不但颇为高大,清一色长出了金色胡须和胸毛。穿着厚实一番,直接伪装成了壮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记住全网小说更新最快的枣子读书:www.zhaozhi.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