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八十五章 千里大迂回(一)(2 / 2)

理想年代 光景 1562 字 2个月前

第五,“自觉地遵守铁的纪律。”文章中说:“自觉地遵守纪律的精神的养成和提高,就是使各个指挥员战斗员的忠实勇敢,服从纪律,汇合成为全军的忠实勇敢,服从纪律。有了这样自觉地遵守纪律的国民革命军,就是铁的国民革命军。”

第六,“要有集中的指挥和统一的训练。”李想指出:“要使国民革命军的行动,在任何情况之下,有最大限度的集中性,去消灭它的阶级敌人的武装。”

正当国民党军队向江西的革命根据地发动规模空前的进攻的时候,李想發表这篇论文,对提高新4军乃至整个江西反“围剿”的作战能力,取得第二次反“围剿”的胜利,起了重要的指导作用。

国民党军队的行动很快。七月上旬,段芝贵指挥左翼集团军日益逼近新4军总部驻地福建建宁。然而,他们并不知道新4军的主力所在。

段芝贵错误地判断新4军主力已由闽赣边界向广昌、石城、宁都转移,命令军队继续向南推进,先后进占广昌、宁都,结果并没有找到新4军主力,扑了个空。

接着,段芝贵又错误地判断新4军主力可能在宁都西北地区,命令军队奔向这一地区,又扑了空。

李纯指挥右翼集团军按计划向富田、东固、宁都一带推进。

此时的天气炎热,他们进入革命根据地后,因地形不熟和到处受到袭扰,又找不到新4军主力作战,东奔西突,陷入狼狈的困境。

林动在给李想的秘电这样描写道:“他们追着追着,天天爬山,还没接火,已经不知累死热死好些了。”

“这时,如果新4军主力从闽西和闽西北驻地直接插向预定的作战地区宁都、兴国一带,将同敌军主力相遇,对新4军是不利的。”李西屏凝视着地图。

李想有点摸不着头脑,地图的标记很复杂,远远超出他的业余军事水准能够理解的范畴。

“万变不离其宗!依然用大帅的十六字诀对付他们,避敌主力,打其虚弱!”曾高在地图上指指点点:“形势上与第一次反‘围剿’稍稍变通一下,采取磨盘战术,向南实行千里大迂回,绕过敌军进攻的锋芒,从赣南根据地南部插入敌人背后。”

李西屏用通俗地话说道:“我们的方法,就是先躲开敌人,疲劳他,等他疲劳不堪了,再开始打。”

……

林动收到武昌命令,立刻率领新4军主力和总司令部,由闽西、闽西北驻地出发,从敌人的左侧,沿闽赣边界的武夷山脉向南急进。

一个小学校的大操场召开南下的誓帅大会。

各路军马纷纷聚集,红旗招展,梭镖闪光,昂扬的战歌声,洪亮的口号声此起彼落,一派临战出征的雄壮气氛笼罩着大操场,忽然,热烈的掌声铺天盖地,如江潮一样汹涌而起――林动总司令等领导同志登上了讲话台!

在普通人的意象中,林动这样做到总司令的大人物,没有四十也应该有五十了吧。可站在眼前的林动总司令,却完全不是那么回事:长得是非常的年轻,英气勃然,个头虽然不高,腿上打着齐整的绑带,脚穿一双粗茅草编织的草鞋,连一双袜子也没有。然而,脸上的表情是轻松而不失威严,宽宽的额头下,有一双深邃明净的大眼,稳重地环视着集结在草坪上的队伍。当他站起身的时候,就习惯地将两腿分开,双臂交叉在背后――才二十多岁的人,大约是因为经历了许多惊天动地的斗争的缘故吧,所以那副年轻的身体就显得像钢铁一样坚强。

盛夏季节,烈日当空,气候闷热。再加上缺少粮食,吃饭极度困难,每天只能以稀饭充饥。但是,新4军依然精神振奋地向赣南根据地的南部进发。

林动率领队伍由广昌的尖峰向石城、瑞金方向前进,路经北坑时见到当地的游击队员热情地前来相迎。

林动从马背上跳下来,走到大家面前,用关切的口吻告诉他们:“敌人的部队已经从南丰出发,尾随我们。他们的前头部队已经到了尖峰的黎花山一带。我们部队按照李大帅的决定,要甩开这裏的敌人,转到后面去消灭他们。”

说到这裏,林动关切地叮嘱游击队员们:“你们要提高警惕,坚持斗争!”

说完,矫健地跨上座骑,朝大家挥挥手,带领部队继续前进。

林动率领新4军队伍,在连续十几天的急行军中,经安远、宁化、长廷瑞金等地,绕道千里,到达零都北面的银坑地区,隐蔽在深山峡谷中。

林动率部在银坑地区休整了几天并观察了敌军动向后,又率部向西北方向转移,来到兴国北部的高兴圩。部队在这裏一面休整,一面准备转入反攻,并进行了战前的政治动员。

不久,段芝贵已发现新4军主力在兴国集中,不过他却错误地判断新4军主力有西渡赣江的意图,便集中九个师的兵力,分几路向兴国猛扑过来,企图围歼红军主力于赣江东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