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一十章 艰难的抉择(二)(2 / 2)

理想年代 光景 1750 字 2个月前

孙传芳说道:“你是个国民党的特务……”

然后拔出枪向孟昭月射击。可是孟昭月比他更快,他开枪打中了孙传芳的胳膊。

孟昭月仓皇的跑出去,然后他命令所有残存的部队撤退。

在北洋军的野战医院,躺着病床上的孙传芳悠悠醒来,听了副官的报告,气得将手中的水杯“叭”地砸碎在地上,暴跳如雷地咆哮道:“孟昭月啊孟昭月,你这个成事不足,败事有余的混蛋。让你攻击你攻不动,如今又带着部队逃跑了,你搅了我的全盘计划。”

孙传芳脸涨得通红,脖子上青筋直跳,眼珠子瞪得像是要吃了人,大声问道:“孟昭月现在跑到哪里去了,谁知道?”

“已退过罗村。”

“兔崽子,跑得倒快。这种无耻的胆小鬼如不惩戒,这仗还怎么打。”

想了想,孙传芳站定,吩咐道:“给北京大总统府最高统率部发电,发急电。查孟师长昭月贪生怕死,临阵畏缩,拒不执行进攻命令,致万家岭围歼郭甫臣团计划破产,扰乱我南浔战区整个计划。此种卑劣之表现如不惩戒,必扰前线将士之军心,于抗战大局贻害甚大。望统率部酌查。职孙传芳叩。正午。印。”

述完,孙传芳瘫坐在椅子上。

万家岭围歼破产,整个南浔线的防御也很快就会破产的。

这时,他感到一阵恶心,直想吐。几天几夜没敢合眼,这一会儿,随着精神防线的崩溃,疲劳一古脑向他袭来。他倒在椅子上沉沉睡去。

睡梦中,他看见一挺“匪军”的机枪喷着火,一队队北洋军士兵倒在寨墙下。墙头上,李疯子狞笑着。不知不觉间,一滴浑浊的泪珠涌上了他的眼角。

……

国民革命军突破南浔线的消息传到北京时,袁世凯正设宴招待英国驻华大使朱而典,酒席宴会在酒酣耳热中进行。

当大总统府最高统率部参议蒋百里拿着前线电报,通过花坛边的林间小路,把电报送到袁世凯面前时,已经是华灯初上,正值灯红酒绿,觥筹交错之际。

袁世凯用餐巾揩揩嘴唇,却仍然提着象牙筷子,让着朱而典。

“请,请!”

袁世凯表面不以为然,心裏却在想:一定是万家岭传来了捷报!他费尽心思在万家岭,正等着这个捷报呢。

北洋军在南浔战区部在德安合围“匪军”1个整加强团,敌人加上游击队有10000+人,孙将军正率部合力围歼的消息一传出,就轰动了整个京城。当日,北方的各大报纸争相报道,大肆渲染。想象力丰富的记者甚至提前开出了前线大捷的支票。大总统府的最高统率部和北洋陆军部对此既不承认,也不否认,只是保持沉默,他们更关心更着急的是巴望着德安前线的战争能使这张支票兑现。

消息披上了神秘的面纱,越传越神,越传越远。天津、上海、青岛等内地大城市有人又开始了狂热的祝捷。就是美国、英国、香港等地,未经证实的消息也不胫而走。

袁世凯心裏不知道又多么的得意呢。

袁世凯装作漫不经心地对蒋百里说:“你讲吧,什么电报?”

蒋百里咬着袁世凯的耳朵,告诉他说:“‘匪军’已突过南浔,几万大军,已经开到德安城下。”

袁世凯猛惊一下,象牙筷子哐当一声掉在桌上。

尽管蒋百里把嗓门压得低低的,袁世凯听到的却像是一声炸雷,半天没有说出话来。他呆坐着,良久之后,伸出干枯的手指,把前线这份战报,递到朱而典手中。

“哦!”朱而典刚阅读了几句,便惊叫起来。

这个平时温文尔雅,颇有东方学者之风的老中国通,一反平常翩翩风度。只听他说:“这简直是惊人的事件!这决不是好兆头。”

袁世凯和北洋军的军政要员面面相觑,没有任何一个人敢插嘴讲话。

袁世凯大总统府的中南海前皇家花园里,顿时冷落得像坟场……

“南浔防线被攻破了,东方的马奇诺防线被攻破了!”朱而典放下象牙筷子,接着说:“五国银行团每个月平均以三千万银圆的军费,以一千五百万元的政费,支援着北洋的政府……由于这个政府和军队自身的原因,看来前途黯淡。东方的马奇诺如果被攻破,南昌守不住……再坚固的防线也只是一面盾牌,腐败的军队不可能成为一把利剑!……”

袁世凯竭力掩饰着内心的惶恐和尴尬,说:“大使先生放心,南浔防线被攻破,并不意味着‘匪军’的强大,只是我高级指挥官的疏忽,中了‘匪军’诱军之计。我将亲自指挥反击……”

“不,不,不……”朱而典连连摇头道:“在面临重新构成防线已经没有实现希望的形势下,你必须下达了全线向安庆附近撤退的命令。你已经输了,你现在只有接受我们的调停,不然你将失去我们所有的支持。”

袁世凯送走朱而典后,下达了撤退的命令。

袁世凯在下达撤退命令时的痛苦心情是可想而知的,因为仅仅在半年前,全消灭一切反对他势力的前景似乎已经是很明朗了,当时没有人相信丧失斗志,领袖纷纷流亡海外的革命军队会死里逃生,即使有李疯子偏安鄂区的连续不断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