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夜色下的针工局寂静如死,昏黄的灯影随风飘摇,偶尔窜过一抹黑影,无声无息,根本没人察觉。
那黑影扛着一人,在重重暗影里疾速飞奔,似一只大猫窜过,速度快得惊人。
宁寿宫大殿,角落里有一盏明亮的宫灯,刘太后坐在宝座,抿了一口热茶,看着椅子上不省人事的女子。
兰卿晓斜靠着,身上裹着黑色披风,身上穿着寝衣。
中年宫女拍拍她的肩,她猛地惊醒过来,看见一张陌生又熟悉的脸庞,惺忪睡眼迷糊地眯着。
慢慢的,她清醒过来,利索地起来站定,一眼看见北首的刘太后。
“奴婢拜见太后娘娘。”她紧张地下跪。
“起身吧。”刘太后轻淡道。
“谢太后娘娘。”兰卿晓慢吞吞地起身,暗暗思忖,太后娘娘把她“掳”来必定是为了燕王。
“昨日你去见了燕王,可有发现什么?”刘太后意味深长地问。
“回禀太后娘娘,奴婢注意了燕王殿下的书案,其中三本书是诸国的风土人情纪要,另一本封面上的字奴婢看不懂,好像不是常见的字。”兰卿晓早已猜到刘太后会问,因此早就想好应对之策。
“你可有听见他吩咐下属去办什么事?”
“奴婢刚到的时候,燕王殿下正吩咐鬼见愁去办事,不过奴婢站得有点远,没有听清楚,只听见……好像是去武圣的祖籍看看那边的情况……”兰卿晓轻声道。
真假参半,可信度才高一些。
刘太后端起茶盏饮茶,尔后问道:“除了这些,还发现什么?”
兰卿晓摇摇头,“奴婢无能。”
刘太后定定地凝视她,犀利的目光好似要洞穿她的心思。
兰卿晓低垂着头,知道她在看自己,即使没有与她对视,也感受得到她的目光凌厉如利箭,让人无所遁形。
刘太后在后宫沉浮数年,又摄政十几年,凛然凤威、谋略机变不输任何一个男子。兰卿晓觉得,在她的注目下,竟然有点紧张、忐忑。
“下次定要好好观察燕王,知道吗?”刘太后冷冷道。
“是,奴婢铭记于心。”兰卿晓暗暗松了一口气。
告退后,她披着黑色披风,在那姑姑的带领下回针工局。
接下来的几日,她忙于绣燕王的新衣,刘大将军没有来找她,燕王也没来。
朝堂风起云涌,反对刘太后继续摄政、奏请刘太后还政于陛下的声浪一狼高过一浪。
宁寿宫偏殿,刘岚彻看着宫砖一地狼藉的奏章,剑眉皱起来。他捡起来,快速地浏览一眼,又翻看另一本奏章,越看越气,怒火窜到头顶。
刘太后手肘撑案,扶额闭眼,眉目间似有倦怠,“每日都有五六个大臣递上奏章……”
他接连看了七八本奏章,每本都差不多,而宫砖上差不多有二十多本奏章,换言之,文武百官里的要臣,至少有半数奏请刘太后还政,退居后宫。
“这些老不死的,整日撑饱了没事做就想着扰乱朝堂。”他愤怒地骂道,把几本奏章狠狠地摔在地上,“姐,这些人就是皮痒了,不必理会!”
“没这么简单,你还不明白吗?”刘太后沉缓的声音满是疲惫。
“莫非有阴谋?”刘岚彻眸光一转,恍然大悟,咬牙道,“姐,我急调京畿四营的将士进城。”
“不可!一旦调军进城,我们就落人口实,那些老臣和都察院那几个大臣不就抓着这把柄诋毁哀家吗?”她立即反对,愁烦地蹙眉。
“那如何是好?”他忽然觉得这么多要臣一起上奏,绝非偶然,“姐,莫非跟元宵宫宴上萧太妃说的那些话有关?那些要臣认定你不是陛下的生母?”
刘太后不语,坐直了身子,双眸微阖。
刘岚彻觉得事有蹊跷,追问道:“姐,陛下真的不是你亲生的?”
她静默半瞬,轻轻点头。
他的剑眉皱得更紧了,右手打在左手的手心,恨恨道:“都怪那个萧太妃,不然也不会变成这局面!”
她睁眸,眸色清明了一些,凌厉几许,“这件事绝不简单。”
“怎么说?”
“朝中那些大臣不可能查到十九年前的事,所有知道内情的宫人,哀家都灭口了。”
“那究竟是谁兴风作浪?”刘岚彻的俊脸顿时变得杀气腾腾,“若我知道是哪个人,我必定将他碎尸万段!”
“朝野上下,只有一人有本事查到十九年前的事。”刘太后倦怠的面容布满了阴翳。
“燕王!”用脚趾头想,他也知道是天罗地网查到的,除了燕王还有谁?他的黑眸顿时阴鸷了几分,“燕王查到后,把陛下的身世告诉那些上奏的要臣?”
“除他之外,哀家想不到第二人。”
“一定是他!”
刘岚彻咬牙切齿道,想不到不入朝、不关心朝政、风光霁月的燕王竟然掀起这场扰乱朝纲的风浪。
燕王的目的是要慕容文暄那小子亲政?那对他有什么好处?
他的体内怒焰狂烈,恨不得劈死燕王,“姐,我们不能坐以待毙,要想想办法啊。”
刘太后平静了些,幽冷道:“眼下反对哀家摄政的浪潮来势汹汹,哀家只能激流勇退。”
他满面暗云,“那怎么可以?那不是向满朝文武认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