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们几个小的可真难说,我还能糊弄你们不成?”李玉蓉脸色几番变化,终于说了一句实话,“我手里的这片地块,产权上有些问题,不过都是历史遗留的了。”
听来听去,慕厉总算搞懂了李玉蓉为啥这么着急找买家,也明白为啥那些有实力的大企业都不接手。
李玉蓉家里开了几辈子茶庄,可以追溯到民国乃至晚清时期,李家势力大时,在首都可是数得上号的人家,哪怕是现在,手里的不动产也不是一般人家能比的。
可要开发的这块地皮就是有问题,最早是李玉蓉父亲辈从别人手里买来的,说是有正规交接手续,但手续上缺了一道。
原本那里也算不上首都郊区,不过是偏得不能再偏的一片荒地,买来就是留着种茶,可原属于某个国有机车厂的地皮,被国家收回再卖出时,就缺了这个国有企业的负责人签字。
结果新市区开发的消息刚放出来一点,就被那些国有企业曾经的老工人跳出来,要求李玉蓉的茶园给他们分红,声称这片地当初卖了自己不知情。
李玉蓉想笑都笑不出来,这群想钱想疯了的,怎么不说首都广场的地盖城楼没跟他们说呢?
可新市区建设势在必行,如果不解决好这个问题,那政策导向一变,完全可以买其他人手里的地皮,所以李玉蓉着急,想让政策制定方看看,她的地皮是有市场吸引力的。
不得不说,李玉蓉这步棋走得很好,不仅拉来北省著名的富源集团,还把k省刚刚打出国内知名度的沈氏、弘丰两家地产公司也吸引来,要不然政策落实绝不可能这么快。
“行啦,好婆子我是一点没藏着了,你们这些小年轻啊,精明起来真是要人命!”李玉蓉端着茶,气定神闲地喝了起来。
慕厉心里一舒,东海花园是她回国后第一个跟的项目,虽然到现在还有很多不成熟的地方,但她还是觉得挺骄傲,这可是g市第一家宣传智能家居的小区。
就算以后别的省市跟风,也难以逾越东海花园在国内建筑史上的地位。
李玉蓉能选择并不熟悉的两家地产公司,可不就是因为他们的负责人年轻、有冲劲儿,最关键的是……好骗。
年轻人也是商人,就算是再好骗,也得看到实打实的利益。
沈修听了李玉蓉的“实话”,陷入沉思,他思量的不是别的,就是沈氏地产能不能拿出新市区建设的三分之一份额资金。
如果说是前期启动那应该问题不大,但建成一个市区需要的不仅是资金,更是精力,即便是将沈氏地产全部资金投入进去,只能将g市矿产项目完全搁置,说不准是几年后才能再重启。
思来想去,沈修决定放弃新市区建设的项目。
这个想法一说,慕厉倒是没太多惊讶,对生意人来说,“止贪”有时候能救命,沈修本身就不是专业经营地产出身,让他承接这个项目,本来就意义不大。(记住全网小说更新最快的枣子读书:www.zhaozhi.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