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一百二十七章 郑成功的选择(二)(2 / 2)

龙啸大明 木林森444 1543 字 2个月前

这一次能够虎口余生,郑芝龙只到现在还有几分如在梦里的感觉,就在清廷输掉了中原大战的时候,郑芝龙己经有了大难将至的感觉,因此也做好了随着被清廷所杀的觉悟,博洛将他一家带走的时候,郑芝龙还以为这是大限终于来了。而得自己将被交换到南京,巨大的心理反差差一点让郑芝龙喜曚了,甚致在怀疑自己是不是在做梦。

郑芝龙听了,也十分满意,这正是他所需要的答案,看来不需要自己多废口舌,而且儿子历练了这几年之后,果然是有独当一面的能力了。

在晚饭之后,郑芝龙把其他人都打发离开,只留下郑成功一个人,父子进行了分隔五年多之后的第一次单独谈话。

致于投降了商毅之后,朱聿鐭会得到一个什么结果,那就不是郑成功所能预料的了。

尽管在另一时空里,郑成功多次拒绝了郑芝龙替清廷的招降,并且在回复中语气十分严厉,在最后一次,甚致有“从来父教子忠,未闻教子腻。今吾父若有不测,吾父往见贝勒之时,已入谷中,其得全至今者,亦大幸也。万一吾父不幸,天也,命也,儿只有缟素复雠,以结忠孝两全之局耳。”的语言,衍然是一付要与郑芝龙断绝父子之情的意思。当然这一半是郑成功的真心话,另一半也是迫不得己,毕竟如果对清廷留露出还眷恋父子之情,则对自己更为不利。

这时郑之豹、郑世恩、郑世荫等人也都从船舱里出来相见,一家人也抱头痛哭,而郑鸿逵、郑彩、陈豹等人也都过来相劝,都说一家人终于团聚,这是可喜可贺的事情,过了好一会儿,总算是把他们都劝得收住了泪水。随后郑芝龙又和他们正式见礼,又是一番叙说。郑成功这才请父亲、弟弟们上岸回府。

郑芝龙道:“你则说来听听。”

郑芝龙首先道:“大木,当然就是为父不听你的忠言相告,一意孤行,不禁误了自已,多年的基业几乎毁于一旦,而且还连累你的母亲惨死,就连一家都差一点赔进去了,现在想起当初来,还是犹悔不及啊。”

而中华军的将士们对商毅的这一决定也并没有异议,因为在中原大战中,郑军和中华军一起并肩作战,虽然建树不多,但也确实发挥了一定的作用,并没有拖后腿。因此从清廷换回他的父亲和弟弟,大多数将士们也都能够理解。当然还有一点就是中华军的将士们并没有把阿巴泰父子当一会事,就算有人一时有点想不通,但只用一句“下次咱们再把这爷两抓回来就行了。”也就释然了。

郑芝龙点了点头,道:“这次我们一家能够从清廷平安归来,完全是靖北王从中出力,否则你我父子恐怕永无相见之日了,因此靖北王对我郑家的再生大恩,你切不可忘记。”

果然得知父亲、弟弟一家人都平安的从清廷归来,郑成功的喜悦之情也确实是难以言表,虽然当初父亲不听自巳的劝阻,执意要降清,但父子之情,是人的天性,郑成功也不可能例外,这几年来他也经常担心父亲弟弟的安危,虽然己经有了最坏的心理准备,但也害怕那一天真的得到父亲、兄弟被害的消息。

郑芝龙听了也连连点头,郑成功的这个办法确实好,因为从名议上来说,现在郑成功依然是绍武朝廷的臣下,而且一向以忠义自许,因此首先向商毅投降,确实有损自身的名誊。如果能够说动绍武朝廷投降中华军,那么郑成功的投降也就是随降,这样当然就好听一些。

当然郑芝龙对商毅还是相当感激,这可是地地道道的救命之恩。因此郑芝龙也立刻向商毅保证,自己一定会说服郑成功,放弃南明,投靠到南京这一边来。

郑成功念及父亲、兄弟都是刚刚回来,一路舟船劳顿,因此对大部份来访者都以好言相谢,只说父亲初回,身体不适,不便见客,改日一定遍请亲友,庆贺一番。但对一些比较近密的亲友,以及一些旧部还是要见一见的,结果还是有不少人,分了好几批相比,就这样还是一直到了黄昏时分,才算是送走最后一批赶来拜望郑芝龙的客人。然后一家人才聚在一起,吃了一顿团圆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