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帝国洪宪二年(1652年)十二月二十六日,商毅下旨宣布,中华帝国国会正式成立,并立刻开始运行工作。并且规定,从此以后,国会将掌握立法权,拥有制定法律、制度、增减税收、设制政府机构、监督政府工作,弹亥内阁官员,考核官员政绩,对内对外发动战争以及缔结条约等诸项权力。而内阁从此以后,只拥有行政权,任何决意的实施,都必须经过国会的通过,才能够实施。
而皇帝对国会的决意拥有否决权,可以否定国会的任何决意,不过如果参、众两院的投票表决率超过九成以上,否决权将无效。当然在事实上,投票表决率超过九成的提案,极为少见,在参政院成立了两年的时间,产生的超过九成以上的提案一共也只有三个。因此皇帝的否决权依然居有相当大的作用。
当然从一开始就没有人对皇帝的否决权有异议,毕竟谁都明白,皇帝不可能将所有的权力都供手交给国会,而否决权就是皇帝对国会的控制方法,这也是合情合理的事情。而且皇帝虽然拥有否决权,但也无权向国会提交提案,并保证通过。这就是皇帝让出的权力。
也就是说,从此以后,除了内阁和各部门的事务以外,任何官员、民间人士有建议性的上疏,内阁甚致是皇帝,都没有权力进行直接受理,而必须以提案的形式,在国会的参、众两院提出,并按国会的程序得到通过之后,才能够实施。而且只有国会议员,才有资格向国会提出议案。当然官员们都可以找自已熟识的议员,代替自己提交提案,但提案能否通过,只能听天由命了。
比如这一次有官员质疑《国会宣言》的内容,那么在国会正式成立之后,将不能向内阁或皇帝提交,而必须由国会议员向参议院或众议院提交,然后进行答辩、表决。
而且同样,如果有官员对皇帝的意见,比如认为皇帝不上朝,或是不爱学习,行为不敛点等等事物,在明朝的时候,是可以由御使直接向皇帝上疏,甚致还可以骂皇帝一通。这种事情在中国古代其实十分常见,因为付责这方面事务的御使,都有闻风弹奏的权力,可以随意的弹奏官员,甚致是指责皇帝,并多以此为荣,其是对皇帝的品行、私生活往往都会成为御使的攻击目标。其实大部份指责根本就是小题大作,但一般来说,御使都不会因此而受到太过的处罚。而且不仅仅是御使,就连其他官员也都会上疏质问皇帝。比如海瑞就是以一个户部主事的身份,向朝廷上疏,把嘉靖劈头盖脸的骂了一通中国帝国成立了一年的时间,但并没有设立御使这个职位,因此也让商毅的耳根清静了许多,但想完全避免这种情况,也是不可能的。这一年中也发生过好几次官员上疏,对商毅的个人行为进行规劝。只不过商毅一直都没理,如果这样发展下来,也会发展到那一步。
但现在就不行了,皇帝再也不会直接收上疏,任何的意见,都必须以提案的形式,先通过国会,然后才能传达到皇帝那里。比如像海瑞的那份骂嘉靖皇帝的《天下第一疏》,也许在国会就会被PASS掉,根本就不可能传到皇帝手里。也就相当于给皇上安了一层过虑网,排除了许多无益的指责。因此也有人怀疑,商毅搞出一个国会来,就是为了让自已摆脱这些无端的麻烦。
当然现在国会的制度就这样大体制定下来,在以后的运作中,再逐步完善,而且将在以后修定的宪法中,以明确的法律形式,确定国会的地位和制度。
国会的地址就设在南京皇城的西南角,和内阁正好相对,因为在许多时候,内阁成员都要在国会里进行演说,回答议员提问,因此距离近一些,也可以省去不少的时间。
第一届国会成立之后,首先是要选出参、众两院的议长、执行议员和候补执行议员,然后国会才能开展工作,而最后经由商毅提名,选举的结果是,参议院议长由黄宗羲出任,同时他也兼任国会议长;而众议院议长由顾炎武出任,并兼任国会副议长。
这两个人选也都算是众望所归,因为这时黄宗羲本身就是名满天下的学者,而且这几年以来,他一直担任参政院的议长,为议会制度,国会的建立和发展做了大量的工作,能力和取得的成绩,也是有目共睹的。因此商毅提名黄宗羲为参议院议员,也得到了绝大多数的选票通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