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着苏月笙一脸惬意的坐在石壁上,燕恒也有学有样的跟着,坐在了她旁边。
苏月笙头也没抬,打趣道:“四皇子该不会也是来这里看风景的吧,想四皇子日理万机,哪里能像我等草民一般整日里无所事事呢。”
嘴上这样说,心里却在想着他此行的目的,意欲何为,没办法,像他这般心思深沉之人,不得不让苏月笙多想一层。
燕恒倒没在意苏月笙话里的玩味,只是看着脚下苍茫的群山,若有所思道:“偶尔无所事事一下,做做自己,也是好的。”
难道他一直过不了自己想要的生活?为别人束缚?
闻言,苏月笙的心不由得起了轻微的疼,细细的酸楚,一种连她自己也说不清楚为何的忧伤在心底蔓延。
刚刚瞥到他眼底盛满悲戚的样子再次浮现在她的心头,她不禁想起,这样的天子骄子,背后亦掩藏着不足为外人道的苦。
光芒万丈,只是世人看到他的表象,那掩藏在他深邃的眸子里,到底该有多少的孤寂与凄楚呢?
正想着,身侧那人喃喃开口道:“皇后最喜欢桃花,每一年都会来这里赏花。”
那般低沉的语气,像是对苏月笙说,又像是在自言自语。
此言一出,说话之人,和听话之人,皆是一惊。
燕恒没有想到自己竟然将这些都脱口对这相识不过几日非敌非友的人道来,心底懊恼了一番自己,再抬眼,已是恢复了之前的冷淡与疏离。
苏月笙惊的是,燕恒的话竟然跟已经故去的皇后有关。
皇后郑寰,是当时首辅大人的嫡长女,在皇上还是太子的时候便被册立为太子妃,后来皇上登基,太子妃顺理成章的被册封为皇后,而她的儿子,燕铭虽在众皇子中排行第五,仍旧被册立为太子。
郑阀权势如日中天,在朝中说一,包括皇上,无人再敢说二。
只是月满则亏,这是亘古不变的道理。
八年前的那场大火,火因不明,却烧了整个长宁宫,郑皇后和铭太子皆葬身火海,据说当时的六皇子燕恒事发时恰巧也在长宁宫,最后几乎被烧的面目全非,万幸留了半条命在,最后被皇上送去东山璇玑道人那里诊治,亏得璇玑道人妙手回春,经过在东山之上十年的调理,重返燕都的燕恒,居然恢复的完全。
当时听着旁人说,苏月笙的眉头就不经意的皱在了一团,她想到的是,这般光鲜璀璨的外表,那背后要经历多少的伤痛折磨。
神思再拉回郑阀,也是在那场大火过后不多久,郑阀因为图谋不轨,霍乱朝纲为由被人参奏,皇上一改往常的软弱,竟然旦夕之间,用雷霆之势将郑阀满门下狱,判刑。
首辅郑广义,郑皇后之父,忤逆谋反,斩。
其长子郑轩成,禁卫军统领,忤逆谋反,斩。
次子郑轩允,刑部侍郎,忤逆谋反,斩。
……
当时苏月笙读着史书里字字带血,声声如泣的段落,不由得心下一片惊心的凉。
好歹是一夜夫妻百日恩,再是权势争斗,郑皇后也是陪着皇上一路从太子之位登上了九重宝塔,数十载的情意,也没能护得住郑家上下一条性命,当真是自古帝王多薄情。
可是,自郑皇后去后,皇上再没有立过皇后,现在的太子生母,也只封贵妃,未立后。
是有情,无情?
只是,人已作古,纠结孰是孰非已无任何意义。
皇后,已是燕国的一大禁忌,平常都不许任何人提及,却没想到此时,被另一个跟她并非是血肉至亲的皇子提及,再联系燕恒先前眼底的忧伤,苏月笙心头的迷雾更浓,当然,此时却是稍有脑子的人都知道,不能再问下去了。
于是,她假意没注意到燕恒的话,随口换了个话题,浅笑道:“我曾经很喜欢一首诗,也一直梦想自己能过上那诗里的生活。”
果然,燕恒的注意力被成功的吸引了来,他抬眸,看着苏月笙,有些好奇道:“哦?”
苏月笙看着漫天飞舞的花絮,吟道:
“桃花坞里桃花庵,桃花庵下桃花仙,
桃花仙人种桃树,又摘桃花卖酒钱。
酒醒只在花前坐,酒醉还来花下眠;
半醒半醉日复日,花落花开年复年。
但愿老死花酒间,不愿鞠躬车马前;
车尘马足富者趣,酒盏花枝贫者缘。
若将富贵比贫者,一在平地一在天;
若将贫贱比车马,他得驱驰我得闲。
别人笑我忒疯癫,我笑别人看不穿;
不见五陵豪杰墓,无花无酒锄作田。”
苏月笙一段长长的诗篇念完,燕恒跟着若有所思的低语:“别人笑我忒疯癫,我笑别人看不穿,只是很多时候,由不得我们看不看的穿。世事沉浮,谁人躲得过?谁人能看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