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际情况比罗耀武估计的还要糟糕。
第三十九集团军撤退的时候,没有考虑到美军会以如此快的速度投入战斗,更没想到美军会在准备没到位的情况下发起追击,所以很多之前不存在的问题、或者说潜藏起来的问题都暴露了出来。
最大的问题,就是第十五集团军与第十六集团军之间的空隙。
前面提到过,按照基本情况,要想守住“红线”,至少需要三个集团军,因为第四十集团军没能按计划入朝,所以罗耀武只能在这条防线上部署两个集团军,用朝鲜人民军来弥补防线上的漏洞。
做这一部署的时候,罗耀武想得有点简单。
在他看来,只要反击成功,干掉了韩军主力,就能让第四十集团军、甚至是第三十九集团军退守,堵上防线上的漏洞。
实际情况显然比他预料的糟糕得多。
虽然反击行动取得胜利,歼灭了韩军B集团军与C集团军,还在安州防御战中重创了第三十一独立装甲旅、拖住了第九机械化步兵师,从战果来看,甚至算得上是超额完成了作战任务,但是杀敌一千、自损八百,因为林伟臻的怯战行为,第四十集团军伤忘惨重,第三十九集团军也没能吃掉韩军第二集团军群。
结果就是,退守的时候,不管是第四十集团军还是第三十九集团军,都没有能力堵上防线上的漏洞。
在第十五集团军与第十六集团军之前,有一处宽度超过两百千米的防御空隙。
虽然这个漏洞在盖马高原南面,地形崎岖复杂,道路交通不便,但是漏洞就是漏洞,在堵上之前,都是漏洞。
更要命的是,为了支持第四十集团军与第三十九集团军发起反击,第十六集团军的防御部署做了很大调整,在退守的时候,不得不把重点放在咸兴北面,导致该集团军的防区范围缩小了一半以上。
这就意味着,漏洞的宽度又扩大了近百公里。
别说在信息化时代,就算在六十年前,美军也有能力抓住这个机会。
明白这一点,也就不难明白,帕特里奇为什么要第二机步师不惜代价的北上了。
罗耀武在想办法堵上这个漏洞,那就得在此之前取得突破,才能迫使中国军队在取胜无望的情况下主动退却。
所谓兵败如山倒,只要防线一松,后果将难以设想。
罗耀武明白这个道理,所以给黎衞东下了一道死命令,甚至亲自给第十五集团军各个旅的旅长打了电话。
这等于是越级下达命令。
只不过,罗耀武原本就是十五军军长,那些旅长大多是他一手带出来的兵,所以他这么做,也没人说闲话。
如果罗耀武面对的是黄真尹,或者是汉密尔顿,恐怕还真让他把这个漏洞堵上了。
可惜的是,他面对的是帕特里奇。
这个在七八年以第一名的成绩从西点军校毕业的将军,绝对不是个简单对手,比六十多年前的那个校友强多了。
收到战术情报之前,帕特里奇就猜到中国军队的防线有漏洞,只是不知道在哪。
发现第三十九集团军以常人难以想象的速度从咸兴退却之后,帕特里奇立即想到,漏洞就在咸兴北面。
当时,他没有任何凭据,完全凭直觉做出了这个判断。
作为一名在第八集团军服役了十多年的将军,帕特里奇当然不会凭直觉指挥战斗,在给汉密尔顿下达进攻命令之前,他就让驻韩与驻日的侦察机全部起飞,甚至让集团军的侦察部队派出了好几架大型无人侦察机,对中国军队的防线,也就是“红线”进行反覆侦察,密切关注中国军队的一举一动。
这一决定,很快就会帕特里奇提供了做出战术决策的依据。
有意思的是,在此之前,帕特里奇就已经做出了追击决定。
也就是说,帕特里奇仍然是凭直觉指挥战斗,只不过他坚信自己的直觉,并且用随后获得的情报证明了这一点。
当然,帕特里奇的直觉并不完全准确。
漏洞的中央不是在咸兴北面,而是稍微偏西一点,在咸境南道与慈江道交界处,即狼林山南北。
如此一来,美军要想取得突破,就得在这边下手。
首攻林产里,再攻旧龙里,打到秃鲁川的仓平里就算胜利,因为从熙川到江界的铁路线就得从此通过,而这裏也正是龟城与安州的大后方。
十六日夜间,帕特里奇根据这一发现调整了部署。
第二机步师直接攻打林产里,再向旧龙里前进,按照这条路线进军,争取在一周之内打到江界,在月底攻下整个慈江道,把战线推进到鸭绿江。第七步兵师跟在后面当预备队,并不参与正面战斗。
帕特里奇没有犯麦克阿瑟犯下的错误,即分兵前进。
虽然中国大陆输掉了台海战争,中国军队也在反击了韩军之后主动退却,但是帕特里奇非常清楚,那是主动退却,而不是溃退,中国军队仍然有着强大的战斗力,只是没有合适的战斗机会。
美军轻敌冒进,肯定会重演六十多年前的那一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