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三章 查漏补缺(1 / 2)

乱世英雄 闪烁 1613 字 4个月前

打到二零一三年,帕特里奇就察觉到战局不大对劲。

虽然奥康纳高调声明将把战争进行到底之后,承诺向前线增兵,不但会为作战部队补充兵力,还将增派作战部队,其中东北战场将新增四个师,但是对帕特里奇来说,这基本上一纸白条。

新增部队最快也要第二季度才能到达,而且肯定是国民警衞队。

这样的部队,能够上战场吗?在阿富汗剿匪还差不多,在正规战场上与斗志昂扬的中国军队作战,国民警衞队还差得远呢。

最重要的是,等到第二季度,战场局势早就变样了。

别说美韩联军已经不占优势的东北战场,就算在东南战场上,局势也不容乐观。按照最初制订的计划,应该在十二月初发动进攻。这个时候,中国江南地区的气温还不是很冷,对进攻一方比较有利。结果拖到十二月底,等到大部队登上中国大陆的时候,已经是新的一年了。

仅仅是气温变化,就给美军制造了不少麻烦。

虽然江南的冬天不像北方那么寒冷,但是在沿海地区,湿度较大,又有海风,冷起来那才叫刺骨。

过低的气温还对道路交通产生了影响。

中国南方的公路都没有针对寒冷天气做特殊处理,到了冬季非常容易结冰,特别是雨雪天气之后,公路交通瘫痪是经常的事。

受此影响,帕特里奇不得不把登陆地点选择在距离宁波非常近的地方。

缩短部队上岸后的突击距离,才能有效降低后勤保障的压力,也才能让部队免于在寒风中受冻。

至于进攻作战,自然是以占领宁波为主。

帕特里奇也没有更好的选择,浙江沿海地区,到处都是人口在一百万左右的大城市,不管向哪进攻,都得投入足够多的作战部队。

以攻占宁波来说,至少需要两个陆战师,而且只能保证占领镇海与北仑,要想占领整个宁波,还得投入一到两个陆军师。这么多的作战部队,需要大量的作战物资,仅靠两栖舰队的投送能力,显然无法满足要求。

受此影响,帕特里奇必须首先攻占宁波,特别是镇海与北仑。

只有占领了港口,才能解决后勤问题,大部队的作战行动才能得到保证。

这一点,与七十年前的诺曼底登陆如出一辙。当时盟军抢滩成功后,首先攻打的也是加莱港,然后才向内陆推进。

战略上缺乏灵活性,战术上就没有创新可言。

不管帕特里奇是否愿意,美军都得在宁波消耗大量时间。即便能够如愿以偿的占领这座浙江最大的港口城市,也很难顺利攻占杭州。

向上海进军,那更是非常久远的事情了。

显然,这与帕特里奇预料的战局发展截然相反。按照他的设想,部队上岸之后,应该在一个月内打下杭州,三个月内攻占上海。只有这样,才能让八个美军师迅速展开,发起全面进攻。

以目前的形势,能在一个月内打下宁波就不错了。

战役计划总体延迟一个阶段,意味着更大的战斗消耗与作战伤亡。

只不过,这还不是帕特里奇最担心的地方。

在他看来,东北方向上潜在的危险才是最大的威胁。不管怎么说,在东南方向上,美台联军的优势非常明显,就算开局不利,也能按部就班的发起进攻,中国军队很难通过一两次战役扭转局面。

东北战场上,就不是这么回事了。

随着美韩联军退守鸭绿江口,中国军队已经在东北战场上扭转了局面,至少掌握了局部地区的战争主动权。从兵力上看,虽然中国军队仍然只有六个主力集团军,但是新增了十个新编集团军,还有数以百万计的民兵。把这些加起来,只要能够解决物资问题,中国军队就有能力发起反击。

最让帕特里奇担心的,还是东北战场上拉得太开的战线。

从辽东半岛的庄河到图们江口,战线长度超过两千公里,而在这条战线上,只有三个美军师与三个韩军集团军。

虽然兵力规模很庞大,超过一百万,算上部署在朝鲜境内的二线部队,没有两百万都有一百八十万,但是真正能打的,也就只有三个美军师与几个韩军主力师,不到二十万人。要用这么点人守住两千多公里的战线,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防线上漏洞百出,中国军队必然趁机发起反击。

这一猜测很快就得到证实,进入二零一三年,中国当局就在向东北地区运送物资,罗耀武也在前线动员了六个主力集团军与十个新编集团军,甚至还在靠近前线的地区组建了三个民兵纵队。

三股力量加起来,少说也有一百万。

动员如此多的兵力,只能说明,罗耀武正在策划进攻。

帕特里奇立即联想到了东南方向上的战斗,随即意识到,如果罗耀武在东北方向上发起反击,肯定是在为东南方向上的陈必时缓解压力。

果真这么简单吗?

帕特里奇并不怀疑罗耀武与陈必时的关系,至少情报部门已经证实,没有陈必时,就没有现在的罗耀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