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6章 过去的争论(1 / 2)

</p>

遥远的万里之外,大海上惊涛翻涌。&lt;/p&gt;

漆黑的大海在冥灵的祈祷声中暴躁起来。&lt;/p&gt;

无数如山的巨浪在海面上来回冲击。&lt;/p&gt;

在彼此的撞击下,发出震耳欲聋的轰鸣声。&lt;/p&gt;

那巨大的响声,在天地之间来回回荡。&lt;/p&gt;

“天地间的所有神明,请聆听我们真诚的呼唤。”&lt;/p&gt;

“请赐予我们力量,完成我们的心愿。我们愿意为此付出鲜血和臣服。”&lt;/p&gt;

……&lt;/p&gt;

一位黑衣祭司站在海边的礁石上,对着天空伸出双手,用一种特殊的古老的语调,召唤着天地间的某种神秘的力量。&lt;/p&gt;

九天九夜的呼唤,已让他的双眼布满血丝,血红得可怖。&lt;/p&gt;

苍白的头发在狂风中飘落。&lt;/p&gt;

估计再这么坚持下去,他一定会变成一个圆圆的光头。&lt;/p&gt;

随着他将手里的法器刺入自己的胸口。&lt;/p&gt;

绿色的血液从他的身体里流出来,像小河奔入大海一样,喷洒入大海中。&lt;/p&gt;

整片大海,变得更加地愤怒。&lt;/p&gt;

那绿色的血液明明不多,却像墨水侵染白纸一般,迅速将黑色的海洋染出了一片碧绿的颜色。&lt;/p&gt;

在灰蒙蒙的天空下,闪闪发光。&lt;/p&gt;

在绿色的海洋中,无数愤怒的灵魂在咆哮,尖利的嗓音似乎刺透了苍穹。&lt;/p&gt;

然而这样的力量却并不能维持太久。&lt;/p&gt;

那位黑衣祭司声音开始沙哑,血液开始枯竭。&lt;/p&gt;

迟迟没有等来期盼的回应,他苦涩地闭上了眼睛。&lt;/p&gt;

他想靠自己的血液来和海里的某位大能缔结上某种盟约。&lt;/p&gt;

然而对方并没有回应他。&lt;/p&gt;

反而最后回应他的,是从西边出现的一团金光。&lt;/p&gt;

那刺目的金光在海面上显现出一张手掌的模样。&lt;/p&gt;

充满了不可抗拒的威严。&lt;/p&gt;

随后一巴掌拍下。将那位黑衣祭司拍成了血沫尘埃。&lt;/p&gt;

这大概便是海里那位保持沉默的原因。&lt;/p&gt;

因为,佛插手了。&lt;/p&gt;

哪怕这里是属于海洋,佛也要管。&lt;/p&gt;

有意见的人,都被超度了。&lt;/p&gt;

谁还敢多言。&lt;/p&gt;

世间之下,没有多少人能注意到一个小小的海边。&lt;/p&gt;

哪怕刚刚死去一个几乎堪比地府大能的家伙。&lt;/p&gt;

即使是大能又如何,在佛出手下,大能皆尘土。&lt;/p&gt;

大能之上,还有神,神之上,还有仙,仙旁有佛。&lt;/p&gt;

差距那么大。真和大炮打蚊子差不多。&lt;/p&gt;

更别说那些普通人了。&lt;/p&gt;

佛道之争,从南朝开始。&lt;/p&gt;

主张佛道一致,而以道教为本,佛教为迹,提倡本迹说。&lt;/p&gt;

然就二者优劣而言,主张道教居首位。&lt;/p&gt;

到了北朝后。佛道之抗争不仅为双方之论争而已,更加上当权者之政策压迫。&lt;/p&gt;

此即历史上著名的‘三武灭佛’。&lt;/p&gt;

北魏太武帝与北周武帝之摧残佛教,死伤惨烈,经书烧尽。&lt;/p&gt;

随着之后隋代统一南北,通过八年争斗,定了道、儒、佛之顺位。&lt;/p&gt;

唐朝则有三次召集僧道于内殿论议。&lt;/p&gt;

宋代道教就更活跃了。有王重阳创立全真教。&lt;/p&gt;

宋徽宗时期,佛道之争,尤为激烈。&lt;/p&gt;

道士林灵素要求重启夷夏之辩,改革佛教归入道门。&lt;/p&gt;

这可是要教化吞噬佛教。&lt;/p&gt;

林灵素对宋徽宗说“释教害道,今虽不可灭,合与改正,将佛刹改为宫观,释迦改为天尊,菩萨改为大士,罗汉改尊者,和尚为德士,皆留发顶冠执简”。&lt;/p&gt;

到元朝时,丘处机依附成吉思汗,把道教列为国教。&lt;/p&g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