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五章 警察来了(1 / 2)

旅明 素罗汉 1724 字 25天前

伴随着炽烈的热带阳光,强劲的海风,清澈透明的海水,元斗号上的10个水手,正在蓝天白云下,好整以暇地对着盖伦船打排枪。

为了避免自由射击带来的硝烟,以及船体起伏带来的精度损失,10人射击小队现在是同时开枪,并且只有在船体晃动到最高点的那一刻,班长才会下达射击命令。

所以,海面上现在情况就是:每隔半分钟左右,沙船船舷上会整齐的冒出一排白烟,半分钟后,硝烟早已被海风刮走,然后排枪声再起,如此周而复始。

这种方式唯一的缺点就是射速降低。原本每分钟能射出8——10发铅弹的二八大盖,现在只能用龟速打出1—2发。

然而阿利坎特号上的西班牙人不这么认为。

5分钟,仅仅只用了5分钟时间,对面这艘被魔鬼附身的怪船,就打出了疯狂的10轮铅弹。这些恐怖的子弹跨过了400米距离,陆续将4个水手送上了西天……错了,是天堂。

而盖伦船在惊慌失措中紧急发射的火炮,在临时添加药量后,连炮手都不知道铁球飞去了哪里。

桑多瓦少尉见势不妙,曾一度下令座船向对手靠近,然而这艘船尾时不时冒出一股青烟的怪船,很快就凭借着诡异的速度和硬帆的吃风优势,重新拉开了双方之间的距离,并且把差距拉大到了450米。

传统中式船在乱风地带是有机动优势的,但是由于硬帆总面积和自重的限制,船速是硬伤。然而元斗号这艘兼顾了灵巧和速度的魔鬼船,使得桑多瓦少尉感觉浑身无力,一筹莫展。

面对这种前所未有的古怪战斗模式,急中生智的少尉下达了一道鸵鸟命令:所有人躲在舱板后方,船只继续前进。

聪明的少尉看出了对手的弱点:他们依仗着船速和射程的优势,不愿意和拥有八磅炮的阿利坎特号近身肉搏。

既然是这样,那么大家保持现状好了:盖伦船现在是满帆直航,铅弹是穿不透舱板的,随便射吧,大不了帆布上再添几个洞……

少尉的命令很快奏效。面对甲板上看似空无一人的局面,对手停止了“鸟铳”射击。

下一刻,响亮的“咚咚”声突然从海面上响起。拆除掉消焰器的M2HB重机枪,即便在正午刺眼的阳光下,依然喷出了高亮度的枪焰和火红的曳光弹。

从船舷上伸出半个脑袋的西班牙人,轻松看到了曳光弹的轨迹——在他们明白过来这意味着什么之前,12.7毫米的穿甲燃烧弹,便一头扎进了盖伦船的艉楼。

……

在后世人们熟悉电影片段里,总有些酷炫的海盗船长,一边喝着朗姆酒,一边潇洒地转动着面前的轮舵,操纵帆船航行。

然而这种画面,在18世纪以前,是不存在的。

18世纪以前,舵手是靠操作附在舵杆上的横舵柄,来控制帆船航向的。整个系统是一个“7”字型的简单横扳形态,舵手操作7的那一横,尾舵和舵杆是那一竖。

这种系统很原始,在恶劣天气下,有时需要4个人才能顶住横柄的压力。而且这种舵杆是安置在艉舱里的半通甲板上的,不像电影里那种轮盘舵,直接在露天甲板。

只需要位置稍稍错后一点,趴在元斗号艉楼上的雷剑,就能清楚看到盖伦船艉楼里,横舵柄那一层的位置:因为只有这一层的尾部是畅开的。

所以,用短点射不停打出的机枪弹,很快就试探到了尾舵这一层。

雷剑以前在非洲的时候,AK是经常能玩到的。后来在穿越前的培训阶段,无知无畏的雷剑将各种机枪打了个够,再后来穿越了,才知道免费请他玩机枪的某董事长的险恶用心……

450米距离上,12.7毫米的弹头,像穿豆腐一样打碎了舱板,下一刻,由能量裹挟着的木屑碎片和弹头,就将舵舱里的水手打倒了一片。

阿利坎特号随即用肉眼可见的速度,在海面上拐了个弯。

枪声很快停止了,拢共用了不到30发子弹。

而看到海面上的曳光弹轨迹后,几乎是下意识弯腰跑进艉舱的桑多瓦少尉,这一刻在惨状前愣住了。

满地的人体零件和内脏,大片的鲜血,没了下半身后还坚持匍匐前进的勇士……

一把拦住紧跟着跑进来的水手们,少尉这一刻顿悟了:“停船,降帆,亮出白旗,我们投降。”

……

1小时后,阿利坎特号重新启航。

勘探队这次出航,自然是带足了翻译的。不但有西班牙语翻译,还有两个以前和台北土人打过交道的福建小商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