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4章 右相府(1 / 2)

满唐华彩 怪诞的表哥 4922 字 2个月前

第304章 右相府

张垍匆匆赶到兴庆宫,才被引到殿下,抬头一瞥,远远见到圣人正在以一种极为欣慰的表情对安禄山点头。

也许是近来对相位太过患得患失,他心中灵光一闪,暗叫坏了,圣人不会是想拜安禄山为相吧?

须臾,他又放下心来,知圣人便是有此荒谬想法,以河北之局势,一时也是懒得再换人去整顿的。

“圣人,张驸马到了。”宦官上前低声禀报了一句。

李隆基回转头来,笑道:“张垍,你上前来,朕有话私下问你。”

张垍微微一愣,不知这又是如何回事,目光迅速环顾,只见杨国忠、哥舒翰、阿布思、崔惠童等人都面无表情。

今日唯独没有召李林甫,可见李林甫的办法再好,还是没有满足圣人要在最快的时间内重振大唐天威的心思,故而要召诸节度使来问询。

崔惠童是个和事佬,哥舒翰、阿布思是边镇将领,可对南诏之事发表见解,唯独杨国忠来是做甚的?哦,定是举荐鲜于仲通南征。

“遵旨。”

脑中思绪只是电光石火地一闪,张垍已打好腹稿,上前倾耳听李隆基说什么。

“朕有意命王忠嗣灭南诏,张卿以为如何?”

闻言,张垍甚是诧异,他今日入宫前完全没料到会遇到这样的问题,遂迅速思忖起来。

他认为,此事首先不会是李林甫提出的,以王忠嗣征南诏,虽能将其从河北调开,却也给了王忠嗣一个掌兵立功的机会,李林甫总不能只寄望于王忠嗣染瘴气而亡。

那么,是哥舒翰念于旧情,希望能与王忠嗣并肩作战、对抗吐蕃?

再抬眼一瞥,只见圣人目光灼灼,颇有考较之意。

张垍知道他这一个回答已关乎相位。

他与太子、安禄山等各方面的关系都很不错,正是一个适合于主持局面的人选。

“圣人英明,臣以为能速灭南诏者,非王忠嗣莫属!”

~~

入夜前,宁亲公主回了府,听闻薛白正在前院等候张垍,她不由惊诧,之后决定过去见薛白一面。

到了庑房外,眼看有两个护卫按刀坐在那,她便不再往前走,只等薛白出门相见。

“你便是薛白?”

“殿中侍御史薛白,见过公主。”

“真是少年才俊。”宁亲公主上下打量着薛白,眼神有了些惊疑之色,道:“倒有驸马年轻时的风采。”

她其实与薛白有些渊源。

三庶人案之后,张九龄收留了一批牵连此案的官眷,经贺知章等人保护,最后交在张垍手中,薛白就是其中之一。正是她发现了此事之后,发卖那些官眷,使薛白落入咸宜公主府,险些被掐死。

薛白侥幸未死,还当了官,且跑到宁亲公主府来,如何不让她忌惮。

但真见了面,眼看这少年相貌英俊、气质雍容,倒让宁亲公主想起了二十多年前的一些事,彼时她与四姐都到了及笄之年,她一眼就相中了四姐的未婚夫婿张垍……

目光看去,记忆里风度翩翩的少年张垍似乎与眼前的薛白重合了起来。

“公主?”

身旁的婢女轻唤了一声,宁亲公主回过神来,问道:“入夜了伱还在等驸马?可是有要紧事?”

“是,有重要国事。”

“国事?”

宁亲公主微微一笑,吩咐人给薛白端些点心,她则自带着侍婢走了。

回到屋中,她不由与心腹嘀咕道:“这两人长得像、走得近,莫不是他与唐昌生的私生子?”

“公主,这……必然不会的。”

“呵,张垍就是这种人。”

宁亲公主对自己的夫婿毫无信任,登上自家阁楼,往前院看去,许久,待见张垍归来,却是第一时间到前院见薛白,且有个很亲近的拍肩的动作。

“你看他,二十年没笑得这么高兴过了,若非见了儿子还能是什么。”

~~

张垍确实是多年未这般开怀过了。

他看着薛白,满眼都是欣赏,道:“如你我所料,圣人已有意拜我为相了。”

“哦?”

张垍压低了些声音,道:“今日圣人问我,可能兼兵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圣旨还未下,暂时不可声张。”

薛白道:“张公是如何向圣人献策的?”

张垍脸色不变,心念一转,并不愿在任命下来之前节外生枝,遂从容不迫应道:“多亏你拉拢了哥舒翰,事涉吐蕃,圣人甚为重视他的意见。”

薛白还要开口,张垍又拍了拍他,示意他稍安勿躁,道:“先谈吐蕃,你了解多少?”

“驸马可知苏毗部?”

“坐下说。”张垍招人吩咐道:“端酒菜来。”

薛白从袖子里拿出几卷书来,道:“见了哥舒翰之后,我特意查阅了吐蕃的记载。据说,苏毗欲叛吐蕃。”

“吐蕃让南诏叛唐,我们便让苏毗叛吐蕃?”张垍笑问道。

薛白先打开了那卷《隋书》,这是唐初魏征编的。

“苏毗原是个国,世代以女子为王,有‘女国’之称。女王由苏毗族中举贤女二人,一人为女王,一人为小女王,共主国政。女王之夫,号曰‘家人’,不知政事。总之,其国俗重女而轻男。”

“这便是你写的那‘女儿国’的由来了?”张垍笑问道。

“百余年前,因女王与小女王有裂痕,矛盾日益激化。为吐蕃趁机占领,后又复叛,直到为松赞干布重新征服。至今,苏毗为吐蕃诸部中之最,吐蕃举国强援、军粮马匹,半出苏毗。”

说到这里,薛白拿出另一份记载,又道:“但也有许多苏毗人不堪忍受吐蕃奴役之苦,欲叛逃吐蕃。天宝元年,苏毗王没陵赞便打算率部投奔大唐,可惜被吐蕃发现,其部二千余人被杀。”

张垍沉思着,道:“吐蕃有大臣勾结苏毗欲叛。哥奴亦知此事,想等吐蕃生乱再出兵南诏。但圣人不想等,若要尽快灭南诏,你可有良法?”

“我认为不需要数万大军,只需吐蕃内讧,只需万余精兵,可直捣姚州、太和城。”薛白道:“圣人心急,我们该做的是推动苏毗背叛吐蕃。”

“不错,两手准备都得做。”张垍很有宰执的气势,道:“我考虑南征的兵将人选,你可去见见吐蕃的使节。对了,我欲举荐你老师颜真卿为兵部员外郎,如何?”

“如此,听张公安排。”

张垍赞许地点点头,道:“哥奴若罢相,你我当尽心社稷,尽快平稳边疆局势啊。”

他既准备任相,便会替圣人把各种策略的可用之处整合起来。一方面尽快促使吐蕃内乱,另一方面则调王忠嗣回长安接受任命。

因预感到薛白或许会反对王忠嗣挂帅南征,他很警惕地隐瞒着此事,把促使吐蕃内乱的重任交于薛白。

这正是,用薛白之长处,使之勤勉任事,而避免薛白再为王忠嗣陷入权势之争,可谓是用心良苦。

……

待薛白离开宁亲公主府,回想起来,隐隐感到事情有些太过顺利了。

张垍似乎还并没提出能打动李隆基的策略,本不该这么快就被重用,除非有什么事还瞒着。

~~

李隆基见过了哥舒翰、安禄山之后,方才召了李林甫入宫。

君臣二人颇有默契,旁的也不多说了,李隆基似不经意般问道:“十郎以为,可否用王忠嗣挂帅攻南诏?”

“圣人?”

李林甫大吃一惊,没能马上做出回应。

当时未借石堡城之事除掉王忠嗣,让其继续镇守河东,他已深以为憾,此时不由担忧,倘若王忠嗣攻破太和城、立下大功,往后再支持李亨继位,又如何是好?

虽说他已扶植安禄山,做好了武力阻止的可能,但所谓的“武力阻止”于他其实更是一个筹码,朝臣们知道他有这个实力,自会站在他这一边,岂能真让安禄山杀入长安?而一旦王忠嗣得势,东宫也就有了同样的筹码。

这是宰相考虑问题的方式。

“十郎。”李隆基等了一会,没得到李林甫的回答,笑道:“十郎竟要想这么久?与以前不同了啊。”

“陛下,不知这是谁的提议?”李林甫道,“王忠嗣从未去过剑南……”

“他平定东突厥之前,也从未去过草原。”

李隆基不回答李林甫的问题,有些嫌这个宰相的老气沉沉,不悦道:“朕只问十郎,对此事的看法。”

“老臣以为不妥。”李林甫措手不及,只好道:“只待吐蕃生变,臣愿为陛下募兵十万……”

“那要多久?”

“只需静待两载……”

“你听到长安市上是如何嘲笑朕了吗?”李隆基忽然叱骂了一句。

李林甫顿时惶恐。

他在任何地方都能摆出宰相的威严,唯独在圣人面前,完全露出了一个老人笨拙的模样。

“老臣举荐阿布思……举荐李献忠挂帅,必为圣人平定南诏。”

“举荐一个突厥人去南诏,倒想得出。”李隆基讥讽一声,不欲多言,挥退了李林甫。

这一次,天子实实在在地感受到,李林甫没有以前好用了。

……

从宫中出来,李林甫依旧没想明白。

他算计好了一切,却没想到薛白会举荐王忠嗣去南诏,因为河东显然比南诏更关键。

而他才刚刚把阿布思调任朔方副使,准备除掉张齐丘,让安思顺接替朔方节度使,到时安思顺镇河西、朔方;安禄山镇范阳、平卢,对河东就形成了包夹之势,

一旦王忠嗣离开,安氏兄弟就几乎占据了整个大唐北方。其实这也不是李林甫想看到的,他最讨厌手下人势力大过他了。

当然,对朔方的图谋也可以停下来,但整个计划全被打乱了。

事情不对。

回到右相府,苍璧当即上前道:“阿郎,胡儿来了。”

“他若不来,本相也要召他,带到议事厅来。”

“喏。”

与往昔一样,安禄山又带了厚礼,进入厅堂时还是毕恭毕敬。

“右相,胡儿来向你辞行了,明日就要返回范阳,再见右相也不知是何时……”

“本相问你,是谁向圣人提议,任用王忠嗣平定南诏的?”

安禄山一愣,眼中透出茫然之意,惊道:“那不是会让他立功吗?!南诏弹丸小国,一打下来,王忠嗣不得入朝为相哩?!”

“咳咳咳咳……”

李林甫真是被气到了。

他自己想的时候,理由想了一大堆,反倒不如胡儿直言直语,说出了最让他忌惮之事——王忠嗣乃圣人义子,灭过东突厥,任过四镇节度使,再灭了南诏国,武勋已无可赏,下一步必是入朝为相。

安禄山显得比李林甫还慌,像一颗肉球在堂中滚来滚去,惊疑道:“他若拜相,以后扶立东宫,第一个杀的就是胡儿啊,怎么办?”

“本相问你,谁向圣人提议此事的?”

“胡儿想想。”

安禄山眼珠灵活地转动着,道:“昨日,先是崔驸马让胡儿与哥舒翰和睦,胡儿都说了好话了,哥舒翰却骂我,后来,圣人问计,哥舒翰却说要私下禀呈。”

“哥舒翰?”

“之后,到胡儿献策,学着哥舒翰私下禀奏,说一直以来边帅都是右相举荐的,右相以募兵替府兵、用微寒胡人,大唐扩地千里,今次南诏叛反,陛下该问右相。”

“后来呢?”

“张驸马到了,同样是私下禀奏。”安禄山一脸无辜,道:“说了什么,胡儿便不知了。”

李林甫捻着长须,仔细打量着安禄山。

眼前那张脸太过于痴肥,怎么看,都只能从那肥肉中看出憨厚来。

看着看着,李林甫不由想到一桩秩事——

他以往每次见安禄山,不等这胡儿开口,揣测其心思并先说出来,再加上他那“仙官”的传言,安禄山真以为他是神仙,敬畏无比。听说,安禄山在河北,每听人从长安回来奏事,必先问“右相何言?”倘若是好话,则欢喜到跳胡旋舞,倘若有说一点不好,安禄山便在榻上哭滚,高呼“我死也!”

李龟年曾几次在宫中表演这情形,引得圣人哈哈大笑。

这样一个安禄山,必然是不敢有所欺瞒的了。

思量着,李林甫又想到了哥舒翰与王忠嗣的关系,不由背脊发凉,若是哥舒翰倒向了张垍,不必等王忠嗣立功,这相位已经岌岌可危了。

他不再有心思理会安禄山,又遣人去把哥舒翰请来。

“右相,胡儿明日启程,还得去辞行。”

安禄山告辞出来,捏了捏李猪儿的脸,催促道:“快走快走。”

由李猪儿顶着肚子翻身上马,他脸上那憨笑的表情渐渐褪去,在长安的春风中显出些得意来。

反贼考虑事情,当然与宰执不同。

~~

哥舒翰拖着有些跛的脚走过右相府的长廊,进了议事厅,只见李林甫沉着脸坐在上首,气场压人。

“见过右相。”

“你曾在王忠嗣麾下。”李林甫缓缓道,“是想与他并肩作战,还是想报他的知遇之恩?”

“不知右相是在说何事?”

“你昨日对圣人说了什么?”

“自然是对吐蕃的战略……”

哥舒翰话到一半,终于意识到了什么,讶道:“圣人想用节帅平南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