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子如本书,哗哗地一下子翻去六百多页。
这几天的天气很冷,大风一阵猛过一阵,不断地发出呼啸声。路上的行人大都身着厚重的棉衣,不停地缩着脖子。天气预报报告说这是一股来自西伯利亚的寒流,东北三省下了近一百年来未见的大雪,在蒙古,大风都把火车给吹翻了。
娴宁书店宛若这寒冷天气里的一抹春色,地热开得暖暖的,来看书的人一进门就把外衣脱掉挂在门边的衣架上。大冷天的,可以自如地伸胳膊展腿,不知多舒坦。
爱看书的爱往这裏跑,不爱看书的人也往这裏跑,跑多了,就爱上看书了。
店里一如从前的安静,没有高声喧哗,各自坐在地板垫上翻阅图书,神情如同坐在鲜花盛开的草地上一般惬意。
一进门的一架子书是店主推荐的各类畅销书,进来的人总爱先在那边停一下,近几个月,看书的人在那里停留的时间越来越长了,走的时候都会买走一两本。
下午,赵娴宁约了几个好朋友来喝下午茶,里间的咖啡桌上一反以往的素净,摆满了花色典雅的陶瓷茶具和精美茶点。
朋友们都很敬佩赵娴宁的商业眼光,别人开书店都是拼命地购进世界名着,要么就是学生用的教辅资料,才能勉强撑下去,而她却大胆地订阅各类闲文、游记、养生的书籍,还把网络作者的书放在首要位置。
结果居然非常的好。
“那个远方的书让你赚翻了吧?”朋友扭头看了看进门的书架,羡慕地问道。这么冷的天,那儿还挤满了人。
远方是去年冬天突然横空出世的一位网络作者,她以前是写专栏的,后来改写网络小说。至今,她只不过写了三本书,但每本都是一版再版,网络上跟文的评论也出了专集,和她的文一样的火。
“她那本《如你在远方》,我看了四遍,每看一次都哭得不行。不懂为什么相爱的两个人要一错再错,最后天各一方呢?书裏面的那些事清晰得就像发生在身边,我们都看得到,听得到,可到了远方的笔下,都非常打动人。真是好奇她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娴宁,你知道吗?”
赵娴宁温婉一笑,“我哪里知道,不过干吗要知道那些,支持她的书就行了。你们先坐着,我去招呼下客人。”
她站起身,并没有在各个书架前巡睃,而是推开了仓库旁边的一间休息室,屋子里辟了一扇大大的落地窗,在这阴暗的天气,室内明亮、宽敞,正中一间大大的樱桃木的书桌前,坐着一个短发戴着眼镜的纤细的女子,她整个人全专注在手里的一本书上,一边看还一边做着笔记。
赵娴宁走到她身后,低下头,轻轻拍了拍她的肩,她不自觉地身子一震,抬起头,发现时赵娴宁,淡然一笑。
“到点了吗?”
赵娴宁在她面前坐下,“还有半个小时,你就该去机场了。小影,你干吗要昨晚上的航班?”
池小影合上书,“天气预报说北京明天有大雪,我怕航班取消,就改签晚上的。”
“那你坐火车去呀!”赵娴宁很关心地看着她,说实话,对她真有点不太放心。
“做火车太费时间,再说我和妈妈说好了,到时见看不到我,她会担心的。没事,晚上做飞机的人多的去,北京的哥的人品又是全国一流的,我会非常非常安全。”她俏皮地挤了下眼,利落地把书塞进放在一边的行李箱。
“这次不只是要看你妈妈,还有别的事吗?”
“嗯,要和我的编辑见个面,签本新书。”
“新书一出来,一定要先帮我订个五千本。”
池小影捂着嘴,眼镜后的眸子瞪得溜圆,“这个小书店,你要五千本,也太多了吧!”
“多什么?你知道你前三本书,我卖了多少本。算了,不告诉你,免得你向我要分成。”
“我才不要呢!我自己有稿费。”池小影像个显摆的孩子,自豪地扬起头,眸子晶亮如星辰。
赵娴宁凝视了她好一会,“小影,你现在真的变了,比以前开朗太多、自信太多。”
池小影脸一红,地下眼帘,“那是我终于把自己找回来了。”
赵娴宁点点头,“嗯嗯,所有的债务都还清了?”池小影也就是网络作者远方,三本畅销书,让池小影收益不少,她知道池小影要负担妈妈无底洞似的医药费,还要还以前妈妈炒股欠下的一些债务。
“差不多吧!现在心灵轻盈,每天都阳光灿烂。其实我过得和猪一样简单,晚上写文,早晨散步、买菜、做饭,下午睡觉,完完全全的三点一线。一个月去一趟北京,和妈妈住上几天。时间很多,像白云大妈说的那样,顺便旅旅游,做做美容什么的。”
“那感情债呢?”赵娴宁接着问。
池小影不自在地皱皱鼻子,悻悻一笑,怯生生地看着她,“你……有他的消息吗?”
“你有没有主动联系过他?”
“有,无数次联系过,可是他在国内的手机停用了,医院里的人说他随国际红十字会去了非洲,我还去了他的家,大门紧锁,我再也没有其他线索。”
“他离开滨江之后,就没和我联系过。”赵娴宁叹了口气。
自己能和池小影做朋友也真是个意外。
去年秋天,书店像平时一样开门,池小影已经早早等在外面了。她剪了头发,人很消瘦,脸上像受过伤,疤痕斑斑,还没消褪。
两个人打了招呼,池小影就看看书。赵娴宁觉得池小影的嘴边像是挂着几句话,可就是说不出来。
她买了本书,就走了。
过了一周又来,又买几本书,和赵娴宁一起喝咖啡,然后又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