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孝孺长大以后官运亨通,一路扶摇直上,官拜翰林学士,学问很渊博,忠孝双全,是建文帝最亲近的大臣。
明成祖朱棣以军事政变手段攻下南京,他的侄儿建文帝从他手中夺取了皇位,后来建文帝是自焚而死。
当时就有军师姚广孝跟燕王朱棣说了,就是明成祖说了,他说:
“南方有方孝孺者,素有学行,武成之日,必不降附,请勿杀,杀之则天下读书种子绝矣。”
因为当时方孝孺,在南方非常有名气,读书人以他马首是瞻,你杀了方孝孺,等于得罪天下所有读书人,这对皇帝是不利的,所以他的军师有跟他建议。
朱棣就命令方孝孺起草皇帝即位诏书。当天方孝孺披麻带孝,到奉天殿,不理会朱棣,反而为建文帝鸣不平,痛骂燕王朱棣。
所以朱棣就恐吓方孝孺:
“难道你不怕我诛你九族吗?”
结果,方孝孺说了一句:
“你诛我十族又如何?”
历史记载,方孝孺被诛杀十族,死者共达八百七十三人,刚好是红衣老人那个蛇被方孝孺的爸爸方克勤所烧死的数字一样,真的是巧合又巧合。
姜海点点头:
“红色的蛇,和方孝孺的因果,恐怕并不这么简单。
据我所知,这一窝蛇,本来就是来算计明朝皇帝的。
没有算计到皇帝,结果算计到了方家。
方孝孺的父亲,也算是一个了不起的人物,替明朝皇帝承担了这么大的因果。
我讲一个我遇见的怪病吧。
这也是,我没有治好的一个病人,不是不能给他治好,而是,这个病人,不相信我说的话”。
话说一个年轻人,因为没有文化,就只能早早的走入社会,找一份体力活。
就跟着镇上的屠夫,学了一手杀猪的好手艺。
然后学了几年之后,还是一个学徒,收入也不高。
这个年轻人,看到镇上的人喜欢吃狗肉,就自己开了一家狗肉店。
镇上开狗肉店的也有好几家,这个年轻人为了吸引客户,把狗绑在饭店前面的树上,然后,把狗腿打断,然后看着狗惨叫而死。
据说,这样杀出来的狗,味道别具一格。
这个年轻人,杀狗足足杀了六年,最多的时候,一天就杀几十条狗。
这六年到底杀了多少条狗,他也算不清楚了。
但是,就在后来那几年,他赚了很多钱的时候,自己的腿就出了问题。
一开始,不能行走,后来,在他三十一岁那年,直接就瘫痪了。
为了治病,几乎花光了积蓄,唉,老婆带着孩子也跑了。
唯一的妹妹嫁的比较远,也不管他。
他只能沿街乞讨过日子,而且我见到他的时候,他还不信因果。
告诉我,等他病好了,一定开一家更大的狗肉馆,东山再起。
呵呵,我只能说,这是他的命。”
就在姜海讲着这个病人故事的时候,陈振龙也来了。
毕竟,晚上参加马尼拉的宴会,陈振龙,也不放心。
听到姜海几个人,在讲因果故事,陈振龙也讲了一个,他祖上的故事。
江﹒苏的贾先生,在上?海租界一洋行工作,深得老板信任。端午节前,老板派他去城南一带收欠款,他带上皮袋子就出发了。
事情进展的还算顺利,到中午,共收得银洋一千八百多块。
贾先生走了半天,说了半天,早已是口干舌燥,疲惫不堪。正好来到“十六铺”的茶楼,进去匆忙喝了点茶就急忙赶回去交差,以便好好休息一下。
贾先生回到商行才发现皮袋子不见了,顿时如雷轰顶、大汗淋漓、吓懵了,慌乱中更加说不清道不明。
老板看他神色慌张、张口结舌,语无伦次,认为其中有诈。于是厉声斥责他辜负了东家的信任,并说如不赶快归还就送他见官。
一千八百多银元在当时可是一笔巨款阿,如果不乱花,足够一个人用一辈子,他贾先生又如何赔得起呢,责任重大,又有口难辨,感到这辈子完了,绝望地大哭起来。
话分两头,另有一位浦东人,姓义,也在租界从商,因运气不好,赔了个精光,于是买好了那天午间的船票准备渡江回乡。
因为离上船时间还早,也来到“十六铺”茶楼,想慢慢喝着茶来消磨这段时光,也好考虑一下以后的生活怎么办。
恰好是在贾先生刚匆匆离去时义先生就到了。
义先生刚坐下,发现身边的椅子上有个小皮袋子,也没多加理会,慢慢喝起茶来。
许久仍不见有人来取,义先生疑惑起来,提了提感觉沉重,打开一看,他眼珠子差点没惊的掉出来:竟然全是光闪闪的银元!
义先生惊喜交加!这可真是一笔大财啊,它不但可以改变自己目前的穷困潦倒状态,而且后半生衣食也有余了。
但他又转念一想:不行,钱财是各有其主的,这钱我不能要!要是因为我把钱拿走了,失主因此而丧失名誉,甚至失掉性命,我的罪孽可就佐大了!
那个年代,一般正经人都知道“不义之财不能取”的道理。义先生心想:既然今天让我拾到了这些钱财,我就应该尽到责任、物归原主。
到了吃午饭的时候,茶楼的客人只剩了八九个,看他们的神色,没有一个象是丢了钱的,只好饿着肚子等下去。
一直等到掌灯的时分,茶客都回家去了,只剩了义先生一人,他仍然聚精会神地注视着过往的人......
突然,他看到一个人面色惨白、锒锒跄跄的朝这里奔来。
来人正是贾先生,后面还跟着两个人。
一进茶楼,贾先生就指着这个茶桌对那两人说:“就是那里,我当时就是坐在那里的!”,三人径直向义先生桌子走来。
义先生看得出他们就是失主,笑着对贾先生说:“你们掉了钱袋吗?”
贾先生不可置信的盯着他一个劲的点头。“我等你们很久了”,义先生说着拿出那个皮袋子给他们看。
贾先生感激的浑身颤抖,说:“您真是我的救命大恩人哪!没有您,我今晚就要上吊了!”
原来,贾先生发现钱丢了时,就想返回去沿途找一遍,虽然能找回的希望渺茫,但也只有这一条路了。
可是主人怕他潜逃,不准他出门,他费尽口舌说了半天,主人才叫两人陪他出来寻找,还嘱咐陪人务必把他带回去。
二人互报姓名后,贾先生要以五分之一作为酬谢,义先生坚决不要;又改为十分之一,义先生还是不要;再改为百分之一,义先生生气了,严词拒绝。贾先生不知如何酬谢才好,于是说:“那我请您喝酒,好吗?”义先生仍然坚决推辞。
最后,贾先生说:“不谢我心怎安!明天早晨在下在某某酒楼恭候,恳请恩公大驾光临,不见不散。”说罢一揖,掉头走了。
第二天早晨,义先生居然来了。
贾先生正要施礼再谢,义先生却抢先道谢,说:多亏您昨天丢了钱,让我捡回了一条命!”
贾先生一头雾水,正待细问,义先生接着说:我昨天原定渡江回乡的,已经买好了午间一点钟的船票,因为等您来取钱把船耽误了,回到住处得知,那条船行驶到半途被急浪打翻,船中23人全都淹死了。
我如果上了那船,岂不也一命归西了?是您救了我的命啊!”说罢再拜。两人互相感激的一塌糊涂。
周围的客人们听了都啧啧称奇,纷纷举杯向他二人祝贺,说义先生一桩善举挽救了两条人命。
故事到此还没结束。贾先生三人回去后,把事情一说,老板也十分惊奇,感慨地说:“这么好的人真是难找啊!”非要见见义先生不可。
结果两人见面后非常投缘,经过一番长谈后,老板极力挽留义先生,并高薪聘请他主管账目。
几个月后老板就招义先生当了上门女婿。再以后干脆把生意全交给了他打理。
穷困潦倒的义先生拾金不昧的故事很快传开了,他的诚信、仁义赢得了人们的赞叹,大小客商都纷纷找上门来与他做生意,他家的生意越做越大,后来义先生竟拥资数十万,成为了当地的大富翁。
“这个义先生,就是我的姑父”。陈振龙意味深长的说道。(记住全网小说更新最快的枣子读书:www.zhaozhi.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