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君明今天来面馆,原本就是打算教徐拙做菜的。结果进门就被那罐糖蒜给吸引住了。直到于可可他们回来,他才想起今天来面馆的目的。现在徐拙基本功不扎实,让他炒菜确实有些为难。不过倒是可以做水煮菜。水煮菜系不用炒菜,更不用颠勺什么的。只要掌握住味道别咸了,其他都好操作。徐拙半信半疑的跟着魏君明去了厨房。原本在吃糖蒜的建国也赶紧起身跟过去。他可不会放过任何学本事的机会。来到厨房,魏君明让徐拙先闷上一锅米饭。水煮肉片肉味香辣,汤红油亮,麻辣味浓,最适合搭配米饭。特别是把麻辣鲜香的汤汁浇在米饭上,简直就是无上美味。蒸上米饭,徐拙开始切肉。水煮肉片最好用里脊肉,肉嫩筋少,口感润滑。可惜店里没有。徐拙从冰箱中找出一块做蒜泥白肉用的后腿肉。切掉肥肉,倒是可以将就。今天人多,徐拙担心不够吃,一下子准备了将近三斤瘦肉。去掉筋膜就开始切薄片。有技能加持,切肉对徐老板来说已经完全没有难度。不过依然不能掉以轻心。水煮肉片要薄厚均匀,不然会出现一些肉片已经煮老,一些还没断生的尴尬现象。而且切得均匀才容易入味,口感也更好。他切肉的时候,建国开始清洗上海青和一点豆芽。水煮肉片的配菜倒是没啥讲究的。金针菇、黄豆芽、小青菜、芹菜、莴苣都可以。在两人忙活的同时,魏君明开始准备做水煮肉片需要用到的配料。豆瓣酱、生姜、大蒜、葱段、干辣椒,花椒、胡椒粉等等。配料准备好,魏君明又拿着剪刀,把干辣椒剪成段。徐拙那边把肉切好后,开始腌制。担心徐拙会翻车,这一步魏君明直接代劳了。往肉片中倒一些料酒和生抽。撒入一勺盐和一勺胡椒粉,再加入一个蛋清。用手抓拌均匀。撒入一大把红薯淀粉,抓拌上浆,这样做出来的肉片比较嫩,口感也更好。最后倒入一些食用油,再次抓拌几下。这一步主要是为了下锅时候,肉片会自动散开,避免黏在一起。“接下来,就要做刀口辣椒了。这一步很关键,水煮肉片好不好吃,关键就在刀口辣椒正不正宗。”刀口辣椒是川菜的一个重要调味配料,很多麻辣味儿的菜都会用到。做法倒是不难,在锅里把干辣椒和花椒炒干,然后用刀切碎就行。不过想做得正宗地道,却不容易。因为炒制的时候,一个不慎就会炒老。而不管花椒还是辣椒,一旦炒老就有一股子的苦味儿。整锅辣椒都没法再用。另外根据口味的不同,用的配料也各不相同。比如喜欢吃麻的,就多放花椒或者直接用青花椒。喜欢吃辣的,就用四川的七星椒,这味道辣的过瘾。想吃香的,就用二荆条,炒熟的二荆条辣度不高,但是味道香浓,最适合怕辣的人食用。魏君明一边给徐拙和建国讲解,一边开始动手制作。架上炒锅,开小火。往锅里倒一点食用油,然后把辣椒和花椒倒进去,开始翻炒。“翻炒这个手一定不能偷懒,因为稍微一停留,或许就有辣椒或者花椒炒糊了。”等辣椒和花椒的香味儿散出,辣椒段逐渐变色的时候。就可以关火出锅了。魏君明把炒好的干辣椒和花椒倒在一个托盘上。摊开晾凉。闲着没事,他让徐拙又切了一盘煮好的五花肉。“今天趁着下雨,给你们炒个回锅肉。”魏君明打算趁着下雨天,给徐拙展示一下厨艺。让他对炒菜先有个初步的认识。等以后接触到炒菜的时候,不至于上手就翻车。肉是现成的。早上就闷煮了好几块五花肉,都是为蒜泥白肉准备的。而且切起来也不费劲,蒜泥白肉和回锅肉的厚度一样。对肉质的要求也一模一样。这两道菜简直就像歌曲的粤语版和国语版。切好肉片的时候,魏君明也准备好了回锅肉的配菜。“回锅肉是川菜之首,川菜考级评定的菜就是回锅肉,就跟粤菜喜欢拿干炒牛河来评定厨师一个道理。”“回锅肉对配料有着严格的标准。必须用蓉城郊区的香蒜苗、出自犀浦和唐昌的Z县豆瓣和甜酱、以及德阳酱油或者中坝酱油。三者缺一不可。”“但是在这中原地区,肯定不能这么照本宣科了,而且现在也不是蒜苗的季节,你们看看就行啊,不过要是下手学,肯定还得是蒜苗。”魏君明一边切菜一边给两人讲解回锅肉。要不是他说,徐拙还真不知道川菜之首是这道菜。他一直以为麻婆豆腐或者宫保鸡丁才是川菜的头把交椅。“四川人对回锅肉的感情,外地人根本无法理解。”“心情不好了,炒一盘回锅肉下酒,喝醉了睡一觉。”“家里团聚,也炒上一盘回锅肉,热热闹闹吃一顿。”“嘴馋了打牙祭,照样还是炒一盘回锅肉。”“回锅肉已经融进了川人的灵魂中,不管做什么,炒一盘回锅肉绝对是没错的。”在四川生活三十年的魏君明,娓娓道来的说着四川人对回锅肉的喜爱。他挑选的配菜是洋葱和青辣椒,今天只是吃饭,不用太讲究。切好配菜,魏君明把豆瓣酱细细切碎,开始炒菜。锅里下肉煸炒,加入豆瓣酱和一点甜面酱,再来点酱油。炒出香味儿后倒入洋葱和青辣椒。再翻炒一分钟就出锅装盘。成品肉片微卷,色泽油亮,香味扑鼻,让人一看就胃口大开。徐拙把回锅肉端出来,让逃课三人组先垫巴两下。米饭马上就好,等不及吃水煮肉片可以先吃。结果三人抱着手机,都在忙着聊天。徐拙好奇的问道:“咋地了?不饿了?”于可可白了他一眼。“今天父亲节,我们都给自己老爸发消息呢,你是不是跟我们一样也忘了?”“赶紧去发消息吧,说点儿祝福的话,这虽然是洋节日,但是挺有意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