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及此处,他的心情确实是心灰意冷。想到自己一腔真情待人,却落得如此报应,真正是难受至极。
他轻叹一声,顿觉自己此番入京,并无太大意义,若非牵挂韩信安危,真想一走了之,西行入蜀,与红颜隐居山林。可是转念一想:“此事只是我暗中揣度,并未证实,倘若冤枉了刘大哥,我岂非辜负了朋友之谊?”
“公子若无话相询,便请动手吧!”申子龙将无为戟振出空中,顿时发出嗡嗡之音。
纪空手经过了这一番生死决战,心中已无杀意,淡淡一笑:“申长老此时只有一人之力,何必要拼个你死我活呢?我敬重你是一条汉子,不如上船酌酒三杯,化去这段恩怨如何?”
申子龙没有想到纪空手会说出这番话来,一怔之下,摇摇头道:“申某领情了,却断然不敢相忘这段恩怨。这些死者都是跟随了我多年的兄弟,却因我而死,我又怎能不为他们报仇雪恨?”
纪空手眼芒一亮,心中顿起惺惺相惜之感,只是申子龙所言既是事实,若不一战,绝难了断,当下不由沉默无言。
“我敬重公子的人品武功,也佩服公子的心智谋略,假若我们早一日相逢,或许能成为忘年之交,可惜的是我受命于少主,不得不追杀于你,即使技不如人,也唯有一死而已,却不敢苟且偷生,否则江湖上人人会骂我申子龙是不忠不义之徒。”申子龙慷慨激昂地道,言语中自有一股豪情奔涌。
“如此说来,唯有一战。”纪空手肃然道。
“生死之间,不容相让。”申子龙正色道。
两人相视一眼,哈哈大笑,笑声中既有知己般的喜悦,亦有一种无奈。他们深知,尊重对手唯一的方式,就是战胜对方,这是一场不可避免的决战。
“请!”纪空手双手一合,刀锋斜指半空。
“好!”申子龙缓缓地抬起了无为戟,将它划向那虚空的深处……
两人屹立不动,如山岳对峙,虽然相距两丈,但从他们身上奔涌而出的气势,如云涌,如风动,充斥了这段静默的虚空。
空气为之一滞,在场的每一个人都感受到了那种如山梁压伏的压力,更看出了这两大高手都已倾尽全力,绝无半点保留。
神农坐观局外,心中怦然而动,整个人紧张得双手紧抓舷栏,木栏尽碎成粉,自己犹自不觉。
因为他已看出,此战不动则已,一动必分生死。空间的杀气浓烈得紧缠一起,根本没有化解的余地。
他几乎有一种后悔的感觉,后悔自己没有及时拦阻纪空手,但心中又隐隐觉得,一个真正的英雄,本来就只有在苦难中成长,在烈焰中锻造,在无数次与高手搏杀中求生,唯有如此,他才配拥有这“英雄”二字的荣誉。
这是一道关卡,也许纪空手就应该无畏面对,而不是逃避。也许只有当他翻越了这道关卡,他才会真正进入到武道高手的行列。
纪空手还是站在那里,还是带着淡淡的笑意,随随便便地一站,就仿佛兴之所致,但是那种满不在乎的样子却给人以无比充实的感觉。他就像是宁静的深海,深邃而广阔,让人无法揣度;他更像是一座高不可攀的山岳,任何人若欲透视他,都会产生高山仰止的感觉。
申子龙的手依然握住无为戟,冷汗渗出,竟然良久不动,就像是以这种形式定格空中。虽然他的气势达到了自身的极限,但面对纪空手,他却感到了一种从未有过的虚弱,似是面对一盘永无胜算的棋局,又似是面对即将爆发的火山,根本就让他看不到一点取胜的希望。他甚至觉得,自己面对的是一道即将决堤的大坝,只要裂开一道缝隙,自己就随时有被洪水吞没的危险。
所以,他不敢动,也不能动,静立如一尊屹立千年的石雕,任由时间一点一滴地流逝而去。
一个时辰很快过去,就在这时,神农终于放下心来,脸上竟然多出了一丝微笑。
他应该笑,因为他看到了申子龙握戟的大手不经意间颤抖了一下,虽只一下,而且一闪即逝,但对神农来说,已经足够。
这就证明了申子龙已经没有继续支撑下去的信心,只要他一动,必露破绽,等待他的,就将是致命一击!
神农没有看错,所以等到这种颤抖的迹象第三次出现时,他听到了一声充满悲情的长叹。
“罢了,罢了,能败在公子的手下,申某无憾!”申子龙低啸一声,突然回戟一刺,正中自己的心口。
谁也没有料到申子龙竟会回戟自杀,如此刚烈之举,引得众人无不惊呼,更为申子龙的英雄行径大为折服,以一死成全自己忠义之名的,从古至今,又有几人?
纪空手飞身过去,扶住他道:“申长老何苦如此?”双掌运力,便要护住他的心脉。
申子龙淡淡一笑:“这……这是我……我必走之路,命当……如此……”他整个人瘫软一团,倒在纪空手的怀中,眼睛微闭片刻,挣扎着继续道,“以……你之……能……足……以争霸……天下……可惜……的是……我……却看……不到……那一……天了……”说完这句话,头颅垂下,再无气息。
纪空手缓缓地将他放下,一字一句地道:“就为了你这一句话,我纪空手绝不轻言放弃!”
他的脸如花岗石般坚定,眼神中更流露出一股不可一世的霸气。他从来未想过自己要去征服别人,要去争霸天下,但是申子龙的这一句话,却勾起了他心中的万丈豪情,更激起了他永生不灭的熊熊战意。
不为别的,只为这一句话付出了生命的代价,所以才更有分量,更有一种悲情之美!
六月二十日,大秦都城咸阳。
咸阳在九稷山之南,渭水之北,商业发达,旅运频繁,市面热闹繁华,仿若盛世一般,浑不似正值乱世,隐呈偏安一隅之局。
从宁秦入京,最多三日路程,韩信一行因有格里、格瓦兄弟相陪,一路上省去了不少麻烦,沿途所见所闻,俱是大秦暴政之下百姓民不聊生的景象,京城重地尚且如此,也就怪不得天下各地豪杰,揭竿而起了。
“大秦不亡,天理难容!”韩信心中暗道,这也更坚定了他此行的决心。他在冥冥之中得到了上天玄理的昭示,一心想为“刘”姓义军效命,以博一世荣华富贵,是以对登龙图有势在必得之心。
与格里兄弟相处多日,韩信几番打听,终于得悉当世义军之中,刘邦一系虽然名归楚军,但已渐成气候,屡次抗秦成功,成为各路义军中一股不可小视的力量。思及凤五当日所言,虽然其言语隐晦,但韩信由此揣度,以刘邦这数月时间的上升趋势,问天楼襄助之人,十有八九便是他了。
在如此乱世,如果没有像问天楼这等武林豪门的鼎立支持,即使像刘邦这等拥有大智大勇的人物,要想争得一席立足之地,亦是千难万难,怪不得韩信会有如此认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