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诸葛瑾从没在孙权身上感受过这种气势,所以面对着刘备强势的威压,诸葛瑾心中的惧怕之心瞬起。
再加上刘备的反问,让诸葛瑾根本回答不上来。
因为刘备的反问,乃是基于事实、人情、道义三方面,这让诸葛瑾怎么反驳?
诸葛瑾口口声声一则大局,二则国仇,但先破坏大局的,先遗忘国仇的是孙权。
是孙权背信弃义,偷袭盟友在先,刘备在面对盟友的偷袭背叛之下,想出兵雪恨,彰显人间正义,能有什么错?
见诸葛瑾在自己的反问之下,哑口无言,头冒冷汗,刘备嘴角的不屑之意愈加浓厚。
一母同胞,却犹如天差地别。
还是孔明好。
在诸葛瑾不知所措之际,刘备直接站起身来,向诸葛瑾走来。
这一幕令诸葛瑾的身形不自觉往后退后几步。
刘备手按王剑起身,他用清冷的目光看向诸葛瑾,口中言道:「建安二十年时,虽说孙权有夺取之心,但至少那时他还敢明目张胆,出兵攻打荆州。」
「但在去年,在孤与其已经湘水划界之后,他竟然敢不顾盟约,用出暗中偷袭的这种卑劣手段。」
「手段之歹毒,世所罕见,如今彼之大军为子成所败,损失惨重,这时却又想起再度向孤求和?」
「试问天下间,哪方诸侯能忍受如此卑鄙之猾虏存于世间。」
「孤信孙权,孙权却背叛孤,这对孤来说是仇,亦是辱。
难道子瑜以为就凭君颠倒是非的三言两语,就能令孤忘却这莫大的仇辱吗?」
刘备言语犀利,并且有理有据,他每说一句,就手按王剑靠近一步,在刘备言语及身上威压的进逼下,诸葛瑾不断后退,已经快出了帅帐了。
年少时刘备少言语,后来他起兵周旋四方,因为早期事业不顺,他经常客居别方势力之下。
在那段时间里,为了自保,他锻炼了自己的口才。
单论口才,他并不下于他哪一位臣子。
而帐中的关羽及荆州群臣,看着刘备言语犀利,步步生言的样子,他们脑海中回想起了一个年轻人的身影。
当初樊城外的军帐中,糜旸亦是如此步步驳斥潘濬的。
原来这点糜旸是向大王学得呀。
在诸葛瑾快要退出王帐外之时,他最后还是强忍着自身的失措,止住了自己的身形。
他知道刘备终究是英明之主,不是单单能以言语说动的了。
既然言语说不动,那就只能放出实利了。
诸葛瑾在稳住身形后,强忍着心中对刘备的畏惧,对着刘备一拜道:「大王所言有理。」
「当初瑾劝过吾主,但奈何吾主不听,瑾是臣,无法违背主上命令。」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喜欢糜汉请大家收藏:(www.zhaozhi.us)糜汉枣子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