甚至在东汉国力昌盛时也是如此。
那是因为南中一地的动乱,他的半独立性乃是益州全体士族所默许的。
南中的特殊地理优势,让他成为了益州士族的一条退路。
一旦益州士族在益州的中心犯有罪行,他们就可以利用在当地的影响力,从蜀郡逃入南中避难。
尽管这会让他们的族望受到严重的打击,但至少保证了家族的存续。
而大汉又一直有戴罪立功、存亡断续的传统。
只要他们能保证族人的生命,他们的族人中有人后来能立下功劳,或者说通过养望成为益州的名士,那他们的家族就有东山再起的机会。
或许在进入益州之前,刘备还不知道益州士族的这种骚操作,但是当他入主益州后,他可是亲眼见过这种操作的。
就例如当初他刚刚入主益州时,益州“一日三惊”时一般。
在那段时间中,他为严正法度加强统治,是杀了不少人。
但是逃去南中的人更多。
而当初他之所以能通过强硬的手段,将益州以最快的速度稳定下来,南中的存在也是个很重要的原因。
只要有着一条后路在,士族是不会轻易抱团死磕的。
但若是他在师出无名的情况下,抽剑将益州士族的那条后路斩断,益州很可能会再次陷入动荡中。
并且那样的动荡,也许不会如当年一般轻易平定了。
益州目前是刘备的根据地,没有帝王会不对根据地不稳一事不感到忧心。
诸葛亮见刘备因为他的话陷入沉思,便继续言道:
“荆州十数年来一直陷入战火中,当年的富庶之国早已不见,现在我大汉的国力大多只靠益州支撑。
而益州近年来亦频繁损耗国力支撑大战。
南中诸蛮分散各地,要想彻底讨平,我军兵力当在数万。
可南中地势险恶,交通不畅,南征之战耗时不会短。
以益州目前之国力,是实在无法再支撑陛下长久南征的。
纵使不考虑师出无名这一点,就单单以我大汉的国力,这时大举出兵南征亦不是上佳之举。”
诸葛亮在说完这一点后便看着刘备,希望他能认真考虑他的看法。
而刘备在诸葛亮的提醒之下,他对于刚刚心中的想法,已然发生动摇。
诸葛亮说的是对的。
若现在大汉有国力能支撑大举远征,他第一时间想的肯定就是北伐,而绝不是南征。
只是虽然诸葛亮说的很有道理,但刘备之所以想南征为的不是彻底将南中四郡纳入他的统治中。
他担心的是将来他在大举北伐之时,南中会趁机偷袭益州腹地。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喜欢糜汉请大家收藏:(www.zhaozhi.us)糜汉枣子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