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马谡与糜旸,诸葛亮的个人情感现在是更偏向糜旸的。
只是在诸葛亮看来,马谡与糜旸同为大汉的年轻俊杰,若干年后他们终究要一起辅弼汉室的。
既然如此,还不如趁此机会让马谡与糜旸提前接触下。
反正他让马谡送往梁州的诏书,名义上是刘备在斥责糜旸。
实际上还不如说是刘备对糜旸的一种褒扬,这样也可以无形中拉进马谡与糜旸的关系。
诸葛亮想的是很好的,只是他忽略了一点,那便是现在马谡还不知道文书中的具体内容。
所以他现在的心情是忐忑的。
当然也不能说这是诸葛亮的倏忽。
只是他也想不到以往“一心为公”的马谡,在还未到梁州之时,心中就会有着退缩的疑虑。
在应下诸葛亮交给他的任务之后,马谡缓缓退出了大厅之中。
等退出大厅之后,马谡看着夕阳西下的天边,他不由得深深叹了一口气。
只希望糜牧真如传闻中的那般,有陛下之风吧。
第二日在诸葛亮的安排下,许多骑信使带着天子斥责梁州牧的布告分别前往益州各地。
与他们一同出发的,正是心中满怀忧虑的马谡。
按礼制尽管是身为天子使者的马谡,也不能在到达目的地前提前打开诏书擅自观看。
到达目的地之后,糜旸可是会检查蜡封的。
所以当一夜的时间过去之后,马谡心中的疑虑不仅没有减少,反正越发深重。
只是心中的疑虑再如何深重,马谡知道当他接下那个任务之后,他能走的就只有北上这一条路了。
时值春夏汛期,借助着便利的水运,以马谡为首的这数十人使团很快就来到了南郑城外。
而当马谡来到南郑城外之外,他便眼前所看到的一幕所吓到。
只见在南郑的城头上,摆放着众多已经风干的人头。
看着那众多带着恐怖死状的人头,马谡心中估算一下,那高挂的人头恐怕有近百!
马谡出身名门,自小有着各位兄长为他遮风挡雨,在他长大后又得到诸葛亮的器重,历任显贵要职。
从未经历过战场厮杀的他,哪里见过这般慑人的景象。
几乎是看到这一幕的第一时间,马谡便用惊疑的语气问一旁的法邈道:“这是何故?”
在马谡到达的前一天,南郑城中的糜旸就提前得知了这个消息。
所以他在今日特地派出法邈在城门口迎接马谡。
见马谡用惊疑的语气手指那近百颗高挂的头颅发问,法邈却不觉得这有什么大惊小怪的。
不同于马谡,法邈虽然也出身名门,但他当年是跟随法正参加过战争的。
而且那场战争,还是无比激烈的汉中之战。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喜欢糜汉请大家收藏:(www.zhaozhi.us)糜汉枣子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