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一十三章 精锐彝军 血染白袍(2 / 2)

糜汉 酱油拌历史 972 字 10个月前

在诸葛亮的观察之下,万余彝军手中的利刃与汉军的制式武器并无大致差别。

可根据与彝军有过交战的李严所叙述,诸葛亮知道万余彝军手中的利刃单单论锋利程度,甚至还隐隐在汉军的制式武器之上。

南中一地向来多铜铁之矿,上天的馈赠让南中一地天然有着打造坚兵利器的条件。

而随着数百年来汉人的不断南迁,先进的冶炼技术也被带入了南中一地。

当丰富的资源与先进的生产力相结合之后,许多坚兵利器的出现便也在预料之中了。

观察着万余彝军手中的坚兵利器,诸葛亮的脸上浮现若有所思之色。

在襄樊大战时,汉军与魏军交战本来是处于不利的,这除去魏军有着人数优势之外,还因为魏军手中的武器比汉军的更加犀利。

若不改善汉军的制式武器,那么汉军以后就很难在野战中与魏军进行持久战,这一点将导致将来的汉军北伐可谓是千难万难。

故而在看到万余彝军手中的利刃之后,诸葛亮的心中不可抑制的浮现了一个想法。

纵使有汉人南迁往南中带入了先进的冶炼技术,但南中的冶炼技术至多与汉军持平,是不可能超过汉军的。

可就是在这样的客观条件下,南中彝军拥有的利刃的锋利程度却还是隐隐在汉军之上,这就说明南中的铁矿开采出的铁质量十分优秀。

若是在彻底稳定南中之后,汉军能大力开采南中的铁矿,那么汉军与魏军武器之间的差距就不会那么明显了。

在考虑完这一点后,诸葛亮又继续观察着那万余彝军。

方才诸葛亮第一反应是观察彝军身上的武器装备,现在他便是具体观察彝军个人了。

百闻不如一见,随着眼神的流动,诸葛亮在心中也不得不暗叹一声——南中彝军真是天生的优秀兵源。

或许由于生活的困苦,导致南中的人口一直都不多。

但正因为贫苦的生活,导致在南中生活的彝人,只要能长大,那么就大多是身长七尺有余,膀大腰圆之辈。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这个道理在南中一地体现的淋漓尽致。

而除去身体素质的优越之外,诸葛亮眼中的万余彝军身上还若有若无带着一些嗜血的气息。

再加上他们身上所穿着的兽皮,在初见万余彝军之时,诸葛亮产生了一种错觉:

似乎出现他眼中的不是万余人类,而是万余伺机而动,择人欲嗜的勐兽。

这种凶悍嗜血的气质,能够一定程度上影响敌人的军心,并在无形间提升己方的士气。

就比如诸葛亮现在率领的这万余汉军。

虽然他们身上都穿着着优良的甲胃,并且在将官的指挥之下,列好了一队队严密的阵型。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喜欢糜汉请大家收藏:(www.zhaozhi.us)糜汉枣子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