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一直忙于公务,倒是未曾欣赏过那支乐队的风采,也是颇为可惜。
待我军还于旧都后,孤会在长安城内设宴,到时候邀卿与孤一同欣赏东南之音。”
糜旸对姜维就像对好友一般,诚挚的发出了邀请。
只是姜维在听到糜旸的邀请后,脸色却陡然严肃起来。
刚刚坐下的他重新站起身,对着糜旸一拜后:“昔岑彭率师,来歙杖节,咸见害於刺客,今大将军位尊权重,大汉国运系于一身,宜鉴前事,少以为警。”
“孙权为人暇眦必报,公安一战大将军又与孙权结有血海深仇,更宜警之!”
为何姜维一开始在看到蜀锦被褥时不劝谏糜旸,反而是在听说孙权给糜旸送乐队后会劝谏糜旸呢?
原因就在于姜维对孙权这个人,是不太信任的。
孙权两面三刀的性格,当下可谓是天下皆知,况且江东民风彪悍,一向善出刺客。
在这种种原因下,姜维觉得为保险起见,觉得还是提醒一下糜旸的好。
姜维突然的劝谏让糜旸一怔。
但他很快就笑了出来。
类似的谏言,糜旸还从刘备的口中听过。
相比于姜维,刘备的话就直白很多了。
“孙权贼子,必有所图。
况你若喜好歌舞,朕之宫廷乐队送你又何妨,何须孙权谄媚?”
说实话,就算没有刘备与姜维的谏言,糜旸对孙权送来的乐队也是抱有戒心的。
三国时期,原本就有不少大人物死于刺客之手,从而大大改变了历史的进程。
而糜旸是有自知之明的人,天下间想要他性命的肯定有孙权一人,却不止是孙权一人。
糜旸之所以在有戒心的情况下,还将孙权送来的乐队留下,心中乃是有着一层不为人知的盘算。
不过糜旸还是开心于姜维今日对他的谏言。
糜旸笑着对姜维说道:“卿所言,孤已知晓,会多加小心的。”
在听到糜旸这么说之后,姜维方才放下心来。
随后姜维便又重新坐了下来。
等姜维坐下后,糜旸立即对姜维说出来,他今日将姜维留下密谈的原因:
“不知伯约还记得固山一战时,骠骑将军对贼军施展火攻时的事?”
见糜旸陡然提起这件事,姜维的脸上浮现了慎重之色。
在郭淮率军攻打固山时,姜维因为受伤并未在军中。
可是在后来他回到军中后,他曾听不少魏军将校提起那一日马超火烧魏军的场景。
用一句话来概括就是——怎一个惨字了得。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喜欢糜汉请大家收藏:(www.zhaozhi.us)糜汉枣子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