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诉他们二人,务必要协助骠骑将军拿下潼关。”
糜旸的这道命令让黄权有些不解。
斟酌了言语后,黄权出言劝道:
“长安乃是天下坚城,纵使因大将军之计,可让长安的敌军产生内讧。
然此内讧不一定能助我军一举夺下长安城。
臣以为为万安计,大将军何不等我军拿下长安后再分兵袭取潼关呢?”
在黄权看来,眼下的战局明显是汉军占优不错。
但长安城坚池厚冠于天下,也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也许长安城内的敌军人数不多,但长安城内的百姓可是有数十万。
难免曹彰来日不会动员城内的百姓一同守城。
考虑到这种情况,近十万汉军攻打长安城都尚嫌不足,更何况还要继续分兵削弱己方兵力呢。
黄权既是规劝,也是不解。
但面对黄权的规劝,糜旸的态度却很坚定。
“按孤做的就好。”
说完这句话后,糜旸又出言说道:
“让魏延率军准备好。
长安内乱,快则今日,慢则两日可能就会发生。
敌人内乱,我军若不趁势攫取一些果实怎么可以呢?”
吩咐好这件事后,糜旸便负手离开了黄权的身前。
在糜旸离开后,黄权不由得叹了一口气。
黄权的叹气被身旁的还是少年的黄崇所注意到。
黄崇是黄权的长子,今年年初黄权从成都随刘备亲征时,为了好好培养他的长子,他特地将黄崇带在了身边。
而在当世将至亲的人带在身边亲自调教,乃是一件很普遍的事。
因此方才糜旸看到黄权身后的黄崇时,并未下令让黄崇退下。
相反的他对黄权的这个儿子,还怪有好感的呢。
黄崇见黄权叹息,他不免关心地问道:
“父亲可是因大将军不听劝谏而苦恼?”
黄崇因年纪尚小,语气中还带着一些少年人特有的稚嫩。
而黄权也是没想到,一向循规蹈矩的黄崇会突然在这时发言。
黄权意外地看向黄崇问道:“你觉得大将军方才的命令是否有不妥之处呢?”
面对父亲的询问,黄崇果断摇了摇头。
他年纪尚轻,涉事也不多,怎敢妄评糜旸的命令。
可在摇头后,黄崇却对着黄权一拜言道:“孩儿不懂世事,不知大将军为何如此在意潼关。
但孩儿见过许多世事,孩儿知道自建安以来,大将军的决断都无出错过。”
说这番话时,黄崇的脸上浮现起对糜旸浓厚的崇拜之色。
莫说黄崇,他这一辈的人,都对糜旸有种近乎狂热的崇拜。
听到黄崇的话后,黄权不由得大笑起来。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喜欢糜汉请大家收藏:(www.zhaozhi.us)糜汉枣子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