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孔子家语·庙制》所言:古者祖有功而宗有德,谓之祖宗者,其庙皆不毁。
刘备作为今汉的开国之君,刘备若上庙号,自然可以称祖。
可“高”这一庙号,却并未得到大多数臣子的支持。
与后世人所知不同的是,汉高祖这个庙号,并未在两汉帝王中用过。
刘邦的庙号是汉太祖,谥号是孝高帝。
称呼刘邦为汉高祖的,基本上都是误称。
要是从这一点来说,刘备用“高祖”看起来好像也可以。
功高者曰“高”,刘备复兴大汉,的确称得上这个美称。
可反对者却有着不一样的看法。
庙号一事,不单单是为了称颂先帝。
庙号讲究的还是“盖棺定论”。
意思就是当下所议的庙号,要符合刘备生前的作为,不然就是张冠李戴,只会给后世遗留下笑柄。
“高”一字自然是极好的,可“高”的庙号大多用在承继祖宗基业且王朝鼎盛时的帝王身上。
而刘备不是后继之君,他所在的时代更是汉室沦丧之际,从这一点来说“高”就不适合刘备了。
在这点的事实之下,“高祖”一称很快被大多数臣子否决。
而当否决了“高祖”一称后,有些奇奇怪怪的庙号就开始出现在大殿中。
如布德执义曰穆,德化肃和曰穆;称“穆祖”。
如蓄义丰功曰仁,宽信敏惠曰仁;称“仁祖”。
如温和圣善曰懿,爱民质渊曰懿;称“懿祖”。
...
好家伙,今日参与大朝会的大臣有多少,糜旸就听到了多少种各式各样的庙号。
这也不能怪那些大臣们。
与后世不同的是,两汉的礼制还处在一个探索的阶段,特别是在帝王庙号这方面。
因为比较稀少,所以根本没多少案例可以参考。
无法参考,只能自己去摸索开创了。
而在祖前面加上一个美谥,成为一个帝王专属的庙号,是两汉帝王比较常用的一种方式。
例如刘秀的世祖庙号。
其实在从先秦流传下来的顶尖庙号中,一开始并无“世”这一庙号。
“世”初始与今日众臣口中所说的,穆、仁、懿都在同一档次,都是一种常见的美谥。
之所以在后世人心中,“世”之一字会成为与太、高并列的顶尖庙号,纯粹是一般用这庙号的帝王,功绩都过于顶呱呱了。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喜欢糜汉请大家收藏:(www.zhaozhi.us)糜汉枣子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