及至一日一夜之后,已经是到了黄土高原。不出百余里,即可以出关。
只是,令他们想象不到的,竟然是拖家带口的许多人,往边塞赶去。
虽然军情报的不是特别的严重,但是,在边塞还有战事的时候,还有人出关,实在是匪夷所思。
顾默等人忍不住的拦下了行人。
“你们这是要去什么地方?前方有战事很凶险啊……”
一行人中,为首的壮年男子看了看风尘仆仆的三个人,一声长叹:
“前方战事,几乎是年年都报战事。可是,从哈密到壶口还有好几百里地吧。有陆家军在哈密挡着,一定会没事儿的。可是,黄河决堤,颗粒无收,还有衙役们横征暴敛,我们眼下就是没有活路了啊……”
男子连连叹息着,他身后的婆娘也是感叹着。
“这年景好的时候,交过税赋都是所剩无几。如今大灾的年纪,更是颗粒无收,好多的村落,不知道多少人都给大水冲走了。可是官爷们还记得收税啊……”
“并没有听说黄河决堤啊……也没有赈灾的消息呢……”
顾默皱着眉头道。
“这决堤多久了?”
“已经是十多日了啊……正好赶上了秋收交税的季节,我们也是没活路,才往外走呢……能活一日就一日吧……就算是前面打仗也是没办法啊……”
壮年男子道。
“您看,你都不知道这决堤这回事儿。估计再远了就更没人知道。想来是官爷们都是报喜不报忧图个升官发财啊……可怜我们百姓没办法,只能逃多远就多远了啊……”
君雅顾默几个人相视,都陷入了沉默。
这就是他们的熙昌王朝。
官吏为了自己的乌纱帽,丝毫不把百姓的生死放在眼里,大灾之年不报灾,没有赈济,百姓们只能逃亡边塞。
而边塞的情形,连晨轩等人都不敢设想。这些手无寸铁的百姓去了,也只能是送死而已。
可是,却又没有办法说破。
“你们可以去告诉州牧,或者巡抚……如果灾情被得知,一旦有赈济,总比逃亡边塞要好多啊……现在的边塞的战事据说很是吃紧呢……”
君雅道。
“别说天下乌鸦一般黑,肯定是没有官员愿意报忧的。就算是上报了灾情,也不知道什么时候赈济粮才会到。就算是到了,多数也是官商勾结,倒卖了去。到灾民手里,也是些不够数的陈年谷子……指望不上啊……”
壮年男子连连摇头。
君雅回忆起顾家的事情,也心中戚戚焉。
可是,现在二哥必然是想着如何的撤离哈密城中的百姓。从玉门关之外,都是贫瘠的地方,如何担当的起这么多的流民的涌入。
“亦或者,江南富庶,去江南寻生机的机会也很多的啊……”
君雅道。
“姑娘难道不知道,熙昌是不允许流民大规模随意的前往江南的。我们也是只有边塞一条路啊。饿不死,就往前走吧……”
壮年道:“就算真是遇上了战争,战死了,也比饿死在这里强啊……如果能参军的话,还能够有一碗饭呢。要是能够给我老娘、婆娘一碗饭,我就算是战死也瞑目了啊……”
男子的话,猛的惊醒了君雅与晨轩。两个人相视,有了主意。
“兄台。实不相瞒,我们就是陆家军的人。现在边塞确实很是吃紧,如果您这样几十上百人入玉门关的话,别说本来大漠荒凉粮草不济,加之现在军情紧张物价高涨,就算是到了边塞,恐怕也是举步维艰。如果兄台愿意的话,我们也正想着组织壮士入关救援。如果这里的壮士们都如兄台所想,那么,陆家军也是承担得起兄台和诸位亲眷的衣食的。”
君雅道。
一边说着,一边示意着顾默。顾默愣了愣,虽然不是很了解君雅的意图,却也知道,恐怕,她替陆家军承诺的粮草,是要顾家粮仓来兑现的。
男子瞪大眼睛,有些不可置信。
“你说的是真的吗?你们才三个人啊……”
“自然是真的。这位是陆家军的监军。今年的状元顾默。他还有皇上亲笔手书的敕令呢……”
晨轩示意着顾默展开了怀中烫金的委任状。落款的熙昌两字在阳光下闪着光,格外的刺眼。
见印如皇帝亲临。
百姓们山呼着万岁,又连连的对着顾默,晨轩等人叩头。
顾默、晨轩连忙搀扶起众人。
“我们参军,就可以吃到饭?”
一个粗壮,满脸虬髯的男子道。
君雅点头:
“这个自然……前方十里的小镇,即有储粮。我们不妨去那里,一来缓解大家的急需,二来呢,也正好是在这里召集兵力,打磨兵器。”
前方十里,是生田镇。那里是顾家粮仓的一个粮仓。难得君雅竟然是记得这样清楚。顾默也不由得投去了敬佩的眼神。
这一行人本就是走投无路,听到这样的话,自然是满口应下。
君雅一路上抚慰着众人,一路上询问着关于黄河决堤难民的情况。得知受灾的竟然是达到了十七县,灾民达三十万以上,心头更是有了盘算。
喜欢名门管家女请大家收藏:()名门管家女更新速度最快。(记住全网小说更新最快的枣子读书:www.zhaozhi.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