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7章 收为己用(1 / 1)

明末大权臣 七甲兵 1128 字 2022-12-09

“大清和硕英亲王,靖远大将军敬启:贼匪犯黄州,职部闻讯,亲率大军七万,水陆并进以击贼……上仰万岁齐天洪福,中承靖远大将军调度有方,下赖将士用命死战,于丙寅日克复黄州,今地方睦净军民欢腾,特此报捷!”这份捷报的落款是:提督江右诸省军务总兵官左!这是左梦庚发来的捷报。随同捷报一起发过来的还有一份有功人员名单,并贼匪首级两千余。捷报和战功人员俱全,还有战获的首级,足以证明左梦庚率部和进犯黄州的贼匪展开激战,并且取得了辉煌大胜。但是,阿济格终究是不傻子,他若是相信了这份捷报,只能说明他的智商有问题。这份捷报,连一个字都不能相信!黄州是左梦庚的防区,黄州大战打响之后,左梦庚确实亲提两路大军水陆并进,汹汹七万多人马沿江而上,旗号遮天蔽日战船阻塞江流,场面可真是不小。但也就仅仅只是摆一个场面而已,事实上左梦庚的数万大军根本就不可能“与敌激战”,因为时间不对。早在八日之前,进犯黄州的“贼匪”就已撤离了,而左梦庚的大军是在四天之前才开赴过去的。也就是说,是李吴山、大红狼等人离开黄州四天之后,左梦庚才到达。双方根本就没有碰面,那还“激战”个屁呀!至于说那两千多“贼匪”首级,哪怕是用脚丫子想想也能知道真相:杀良冒功。杀死一些老百姓,把脑袋砍下来送给朝廷,说成是斩获的首级,借此邀功领赏。反正死人也不会开口喊冤,他们说什么就是什么了。杀良冒功是左部人马的“优良传统”,早在十余年前他们就这么干了,在河南的时候又充分发扬光大。在和闯军在河南大战的时候,虽然左部人马败多胜少,但每次都能斩获很多首级。至于这些首级是从哪儿来的……那还用问吗?必然是斩杀百姓而来!明明知道捷报和首级全都假的没边儿了,阿济格却并不怎么在意,甚至懒得揭穿而是直接转发给了朝廷。若是朝廷无法辨明真伪,肯定会颁下赏赐,到时候少不了他的一份。若是朝廷慧眼如炬看出了捷报的虚假,那也是左梦庚的事儿,和他阿济格无关。同时,阿济格又写了一份奏疏,派人急递给“皇叔父摄政王”多尔衮。阿济格的奏疏主要是摆困难,大意就是湖广、鲁南、赣西的闯贼未灭,今又有残明卷入的迹象,大有死灰复燃之势。宜继续追剿就地消灭,否则的话必然会成为心腹大患……这份奏疏的弦外之音就是:我需要把主要的精力放在长江中游,根本就无力去配合洪承畴平定江南。对于阿济格而言,黄州一战的损失完全在可以接受的范围之内。虽然大红狼、李吴山等人击溃了黄州江防两营,并且把府库洗劫一空,还点起大火,将府衙、军所、码头等要害之处付之一炬。但是,这点损失并不足以让阿济格伤筋动骨。真正的影响不在于黄州,而在于整个长江中游。黄州一战的意义,就在于“闯李合流”。李吴山用事实证明,他拥有足够的实力可以深入到长江边上,在给敌人造成麻烦的同时,还能全身而退。受到黄州之战的鼓舞,本已陷入低潮的闯军各部纷纷趁势而起,但却不是以前那种四处点火各自为战的局面,而是沿长江两岸活动,始终把活动范围局限在大旗军的作战半径之内。虽然大旗军并没有和长江中游的闯军残部结盟,但却已经取得了战略上的默契,相互之间开始协同起来。对于湖广的清军而言,这是一个坏的兆头。虽然阿济格占据了绝对优势,但却存在一个明显的短板:兵力不足。从湖广西边的岳州,一直到赣西之地,全都是阿济格的地盘,一条长江横贯而过。作为当时最重要的交通运输动脉,长江的意义怎么形容都不过分,所以才会出现敌我双方都沿江列阵的局面,其实就是为了争夺长江的控制权。仅仅是这一段长江,蜿蜒曲折纵横几千里,仅凭阿济格手下的那点八旗战兵,分散到各处简直就好像是在大海里撒了一把胡椒面,根本就不会起到多大的作用。事实上,作为一个经验丰富的统帅,阿济格绝对不会把自己的主力分散开来,而是派遣少量精兵守住几个重要的节点。至于漫长的江防军务,就只能交给数量庞大的新附军了。作为长江中游的主宰,从表面上看阿济格控制的地盘很大,但真正可以直接控制的范围却非常之小。大部分区域,都是由新附军直接掌控的。新附军对英亲王阿济格就是忠心耿耿绝对服从吗?只怕未必!当初黄州之战刚刚打响的时候,按照常理推算,阿济格就应该亲提八旗主力战兵火速驰援,因为他驻守的武昌府距离黄州很近,而且是顺江而下,非常的方便快捷。但他却没有那么做,而是任凭慢吞吞的左梦庚好像乌龟爬一样逆流而上。之所以如此舍近求远,一来是因为他不敢轻易带领主力离开武昌,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敌情不明。直到现在,阿济格都不知道黄州遭袭的详细过程,至于敌军有多少人马,兵力如何部署等等技术性细节,更是因为严重缺乏第一手的战报,根本就没有一个准确的概念。不管是李国英还是徐恩盛,战事一起就会本能的向自己的“少主”左梦庚求援,战败之后甚至没有给阿济格打报告,直接就去找下游的左梦庚去了。虽然左良玉早就死了,但李国英和徐恩盛他们这一批人,还是把左梦庚当做是自己的“少主”,而不是直接效忠于阿济格本人,这让阿济格很无奈。当年的左良玉号称“百万大军”,左良玉死后他的儿子左梦庚继承了这笔遗产。虽然左部人马绝对不可能真的有百万之众,林林总总的拼凑一下,二十几万还是有的。虽然左部人马的战斗力是出了名的低下,终究有这个规模打底,若是善加利用,未必就不能开创出一个全新的局面。正是出于利用左部人马的考虑,阿济格并没有因为黄州一战的失利太过于苛则,而是对左梦庚的捷报持默认的态度。只是左部人马并不直接向阿济格本人效忠,这是一个很大的障碍,阿济格一直都在处心积虑的想着把这些人马收为己用,却苦于没有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