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3章 抢救华夏黑猪一(2 / 2)

自古以来,民以食为天。

这可不是什么小事情。

一个触目惊心的标题,看的杨凡胆战心惊。

黑猪在“黑白”大战中完败。华夏本土猪已经在灭绝的边缘。将成为华夏本土蜜蜂灭绝后的第二个灭绝物种。

目前可知的,就有八种营养价值和香味极佳的华夏黑猪品种已经被科学界确认灭绝。

杨凡心里一阵难受,这些年我们为了发展经济,失去了太多珍贵的东西。

他还记得当初在网上,浏览到华夏蜜蜂大部分灭绝时的心情。

“中国是世界上较早驯化蜜蜂的国家之一,在现代中蜂却走到了濒临灭绝的边缘。”

“平时大家看到的蜜蜂,大多是意大利蜜蜂。”

“田间地头,那些飞入我们视线的蜜蜂,几乎不可能是土生土长的野生中蜂。”

华夏是世界上较早驯化蜜蜂的国家之一,“蜜”甚至出现在甲骨文里。

但在现代,华夏本土蜂却走到了濒临灭绝的边缘。

在四川地区,中蜂可以躲进山林,而在北方,尤其是华北平原,没法躲进山林的中蜂很难越冬,大批死亡。

“幸好,密云水库附近的山林,隔绝了意蜂的侵袭,给中蜂提供了一小块世外桃源。”

据说目前只有在特殊的保护区才有中蜂,在自然环境中已经事实上灭绝。

他继续浏览下去,看看本土猪是怎么沦落到这个地步的,他在大明这段时间,曾经惊讶于黑猪肉的好吃,一家做红烧肉,整个村子都能闻到香味。相比之下,现代白猪就是垃圾。

查了很多资料,杨凡大致上搞清楚了来龙去脉。

其实和白酒一样,过去白酒都是粮食酿造的,过去全国绝大多数人都吃不饱饭,不用说,更喝不起酒。酒就是给有钱人喝的。

新华后,百姓的当家作主,消灭了那些剥削者,白酒行业是否还要存在,这是个问题。

当然百姓也有喝酒的需求,但是,当时粮食都不够吃,酿酒的就更少,怎么保证每个百姓都有酒喝,如果还是少量生产,给谁喝,不给谁喝。

制大 制枭。本章尚未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新的社会了,百姓人人平等,自然都有喝酒的权利。

我们也不可能把酒厂都关掉。

于是,酒精勾兑酒就出来了。

这样至少可以解决相对公平,粮食酒可以买的贵些,但是,勾兑酒绝对让每个人都喝得起。

华夏黑猪也一样。

华夏猪好吃,就和粮食酒一样,但是出栏要1-2两年,需要很多粮食。这种猪肉老百姓吃不起的。

当时为了提高百姓的生活水平,让多数人能吃得起肉,必须引进增肥快,出栏时间短,省饲料的外国猪种。

五十年代中国从苏联小规模引进了“大白猪”,到了六七十年代,大规模引进英国的“约克夏猪”,丹麦的“长白猪”,美国“杜洛克猪”等外国品种的猪。

而这些猪有一个明显的标志:全都是白色的猪。

这些猪经过数代的杂交、优化使其更适合在中国养殖,但需求量不大,一直没推广开来。那时还能看到大批的本土黑猪。

等到了八十年代时期,情况发生了急剧变化,随着百姓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猪肉的需求猛烈的增加。

大家突然发现猪肉不够吃了,价格上涨的厉害,这时候这些“白猪”的优势就体现出来了。

华夏本土的黑色猪,标准如果按照200斤出栏来算,需要养殖10-12个月,一些品种甚至需要一年以上才能长这么大。

而一头外国白猪只需要5个月,就能长到200-300斤。这候 su*ying wa*ng .ne t 章汜

另外白猪还有更大的优势,相对黑猪来说,白猪“不挑食”,产出的瘦肉也多,饲养成本低,这样,养殖户赚的钱更多了。

由于对比太明显,在利益驱动下,全国各地,短短几年时间,由黑猪主导的国产猪肉一下就就被国外白猪给打败了,从此白色的洋猪遍地,华夏人脑海里猪的颜色,也逐渐从黑色变成了白色。

原因不止这些,除了养殖成本高,本土黑猪消亡的另外一个重要原因是肥肉太多了,中国的土猪几乎都属于“脂肪型”的猪,这也是我们长期驯化过程中的自然选择。

历史上,百姓缺乏油脂,所以...(记住全网小说更新最快的枣子读书:www.zhaozhi.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