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马蹄声,满跶骑兵快速接近,虽然只有十多骑却隐隐然有千军万马的阵势。
而这十多敌骑看到了大队的明军士兵非但没有停止马蹄,反而直愣愣的冲击过来。于是众人便看到,除了前面几骑铁盔黑甲骑兵以外,裏面还掺杂着数个毡帽皮袍的骑士,却是蒙古人。
虽然只有十多个骑兵,可若是任其冲入队列的话,骑兵重大的冲撞力之下,这数百人的队列会被撞击的支离破碎,这种结果只要稍有军事常识的人都明白。所以虽然只有十多骑,却没人敢轻视。而且,若是只有十多骑又如何敢深入明军境内这么远?后面必定还有大队的骑兵!
随着邓炳珍的话语,三百多武备生迅速集结着,排在最前的数十人已经肩并肩站成紧密的一排,锋锐的长枪枪锋直指来骑。
后面的武备生迅速的补上他们中间的间隙,把长枪从他们肩头递出斜指半空。
面对骑兵的进攻以长枪阵防守这已经是常识,武备生们也演练过这种阵型。
两排长枪兵之后,则是火铳兵正在紧张的装填着弹药,而弓箭手则迅速的拉弓搭箭,箭矢指向来敌。
武备生招生的时候,报名的大都是世袭的军户或者民间的豪杰。这些人基本的战技都是有的,世袭的军户只有长子能承袭军职,余者只能自谋出路,这些人一般都会些祖传的武艺兵法,故三百五十人中,善射者有八十人之多。
若论威力,火铳近距离能射穿厚甲威力比弓箭要大,可是弓箭射程远,射速更快,作战时要比火铳反应更快。
所以当武备生中数十火铳手还在装填弹丸时,八十弓箭手已经对着来袭的敌骑射出了他们第一支箭。
数十支羽箭向着敌骑飞去,大部分落在敌骑之前,少部分弓力劲者落在骑兵之中,两个骑兵中箭摔落马下。
邓炳珍见状微微皱眉,他知道属下的这些武备生经验实在不足,面对敌骑冲击时太慌张,敌骑还没有进入射程时很多弓箭手便已经射了出去,一个射出其他的也不由自主的跟着松开了弓弦,便造成了数十支箭矢只射中一两个敌人这种情景。
不过明军弓箭手的射击也打了袭击而来的骑兵一个措手不及。他们同样没有想到面对袭击对面的明军反应如此之快!
在大部分八旗兵的眼里,明军的战力实在乏善可陈,除了两次栽在陈越手下以外,说八旗兵无敌并非妄言,除了靠着坚固城墙防守,最近这十来年已经很少有明军敢在野战中和八旗兵对阵。萨尔浒之战、塔山之战,随着戚家军白杆兵,随着蓟辽、宣大、陕北三边,一支支明朝边军被清军歼灭,一个个名将战死,在明军手中几已确立了八旗军无敌的神话。
而多铎阿济格两支八旗兵的战败更多的是中了明军水攻之计,他们对明军的战力并不服气。而事实也是如此,路振飞率领二十万明军从襄阳北伐,却被不到两万的八旗兵击败,李成栋等将被迫投降。
所以,面对明军,八旗兵有着天然的心裏优势,这也是他们敢以十多骑强攻数百明军阵列的原因。
在为首的白甲兵贝隆看来,这数百明军全是步兵,只要他们一轮冲击,便能把明军冲溃,剩下的只是从背后追击屠杀罢了。
然而明军的反应出乎了他的预料,虽然有些慌乱但还是迅速的列成了防御阵列。不过那又怎样,只需要冲近前去,先以弓箭射出一个缺口,再从缺口中冲入,同样能够轻易把明军击溃。
对这人数只有数百的明军步兵,白甲兵贝隆甚至没有停下来等后续大队主力到来的打算,就这么带队攻击上前。
然而明军的反应实在出乎他的预料以外,三四百人数的军队,裏面竟然藏着近百弓箭手!而且先于清军发射,一轮箭雨逼得八旗勇士们不得不在马上躲闪,却还是有两个人被射落马下。
白甲兵贝隆眼中射出的怒火,他张开大弓,一箭重重的射出,正中一个明军面门,而他的身后,五六个蒙古骑兵也纷纷弯弓搭箭,箭矢向着明军阵列射去。
不得不承认,八旗兵的射术要比明军好的多,哪怕这些出身军户世家的武备生也无法与之相比。特别是清骑中的蒙古人,从小骑马射箭的他们,便是马上射箭准确度也很高。
只是一轮射击,便有五六个武备生被射中,而且其中大部分是面门中箭根本救无可救。
近了,更近了,看着十多步外的明军阵列,白甲兵贝隆不得不承认这支明军与众不同,哪怕身边的同伴中箭,哪怕面临着高速骑兵的冲击,队伍竟然没有凌乱,依然高举着长枪,让他找不到缺口进入。
强行撞击的话,面对着无数支高举的锋锐长枪,别说他,便是胯|下的战马也不愿前进。
不得已,他只好一拉战马的缰绳,从明军阵列前斜斜的划过,同时另一支羽箭搭在了弓上,就要向着明军阵列射去。
仗着战马的速度围着步兵阵列平治,以弓箭大量的杀伤敌军,伺机寻找步兵阵列薄弱环节,这便是八旗兵骑兵面对明军步兵阵列时的作战策略。面对龟缩在一起的步兵,很少有骑兵会选择直接撞击。
张煌言拉满了弓弦,身躯微微调整着,箭头指向那个最前面身穿白甲的八旗兵。当其他武备生弓箭手纷纷射出手中的箭矢时,他并未所动,而是寻找着射击的时机。没有把握的射击他不会去做。
单从那个白甲八旗兵的战甲来看,张煌言知道想靠着弓箭把他射下战马并不容易。也许他的箭矢根本无法穿透那身甲衣。当然可以选择射马,那匹高大的辽东战马是那么的显眼,远比蒙古马要高大的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