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2章 卢象升这是恩将仇报
第362章
要说崇祯皇帝对程世杰的信任,那是确实是信任过,甚至是毫无保留,特别是程世杰率领宁海军横流辽南,收复了金州、旅顺,哪怕是海州大捷时,崇祯皇帝对程世杰都是非常信任的。
要说开始忌惮程世杰,那其实是在占领辽阳之后,在宁海军占领辽阳,而辽阳距离沈阳只有不到两百里,在发现程世杰的实力已经强大到让建奴都忌惮时,崇祯皇帝其实已经开始在忌惮程世杰了。
特别是程世杰与郑芝龙相争的时候,正所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郑芝龙强抢辽东的商船,崇祯皇帝难道不知道吗?
其实他是知道的,高起潜也在程世杰的授意通过明面和暗地里告状两种方式让崇祯皇帝出面作主,当时,程世杰确实是拿郑芝龙没有办法,宁海军虽然有海军,但是却是一支袖珍海军,程世杰再自大,也没有绝对的把握战胜郑芝龙。
只是郑芝龙咄咄逼人,程世杰并没有忍气吞声而已,因为程世杰也知道,他就算退让,郑芝龙也会蹬鼻子上脸,辽东的发展离不开海洋,而且当时辽东因为小冰河天气影响,已经不适合耕种了,程世杰也需要地盘。
在那种情况下,程世杰只能选择与郑芝龙决战,无论是决战前,还是决战后,程世杰都明白了,他与崇祯皇帝的蜜月期,其实已经结束了,他为什么通过高起潜向崇祯皇帝送银子?
这其实是程世杰的缓兵之计,通过这种方式,让崇祯皇帝意识到,程世杰有用,张献忠和李自成闹得轰轰烈烈,放着宁海军这么强大的军队为什么不用?
就是因为崇祯皇帝不想让程世杰越打越强,越战越勇,威名越来越大。
当崇祯皇帝让太子回来的消息先传到周皇后的耳朵中,原本不关系政事的周皇后,破天荒的找到崇祯皇帝问道:“陛下,你是怎么了?”
崇祯微微一愣,明知故问道:“没,没什么!”
“那为何要让太子从辽东回来?”
“皇后,你别管了!”
周皇后柔声问道:“是不是跟建奴有关?”
崇祯默然点点头道:“嗯。”
周皇后笑道:“陛下,你也别太过担心了,建奴逆天称帝,看似猖狂,实则自寻死路。且先让他们猖狂一阵子,待程卿病愈,宁海军军一出,他们的末日就到了!”
周皇后的话前半截还好,听到后半截,崇祯的眉头慢慢拧了起来,一脸阴沉地道:“除了海国公,就没有人对付得了建奴了么?”
周皇后一怔,急忙改口道:“自然不是,像冠军侯卢大人、三边总督洪大人、都是文武双全的国之栋梁,只是,海国公冠英勇无敌,用他胜算更大而已。”
“头发长,见识短!”
崇祯皇帝不再理会皇后,再次闭上了眼睛。
那场梦中的情景反复在眼前浮现,血淋淋的,恐怖之极,让他心惊肉跳。并非他多心,自古以来,君弱臣强是不会有好的结果的,方才周皇后那一番话让崇祯意识到,程世杰完全有能力成为曹操、王莽那样的人物了!
他心中暗暗发誓:“朕必须阻止这一切!朕不能把如此大的隐患留给太子!”
在这么一瞬间,崇祯皇帝反而暗暗下定了决心。
他必须从一个文天子,转变成武天子,那就必须重逆天家威严,让全天下都知道天威难测。程世杰的威望是在战场的尸山血海中积累下来的,权术那套对他没有任何作用。
唯一能打压他的威望的,就是自己御驾亲征,灭掉建奴,让全天下都知道,朱家子孙同样很能打!
内宫里没有秘密,在王承恩悄悄出发前往辽东的时候,内阁大佬们就得到了情报,他们知道崇祯皇帝已经不再相信程世杰,他们的机会来了。
看着内阁里兴奋得手舞足蹈的众臣,温体仁叹了口气道:“我们只是有机会,不代表我们就一定可以赢!”
“首辅大人的意思是……”
“现在国库空空如也,千万京畿百姓嗷嗷待哺,陛下就算是想打,也是有心无力!”
王应熊道:“那首辅大人的意思是……”
“将欲取之,必先予之!”
众臣恍然大悟。
翌日早朝,群臣依旧是又哭又闹着要出兵攻打建奴。
崇祯环视众臣,缓缓道:“朕心有余而力不足……”
说到这里,王应熊咬咬牙道:“臣,深知国事艰难,愿意捐出一年,不,往后三年的俸禄,以资军需!”
王应熊是礼部尚书,正二品,月俸禄六十一石,文渊阁大学士正五品,月俸禄十六石,太子少师,从一品,月俸禄是七十二石,也就是说,王应熊一个月总俸禄是一百四十九石,如果按照崇祯四年初,京城米价一两二钱银子每石,他相当每个月一百六十三两银子。
不过现在是崇祯九年五月,京城米价涨到九两六钱银子,他相当于月薪768两二钱银子,年薪八千三百七十一两银子,如果是三年,那就是两万四千九百六十两银子。
随着王应熊带头出面,杨嗣昌叹了口气道:“臣愿效仿王大人,捐献三年俸禄!”
温体仁颤颤巍巍出列,躬身道:“老臣为官清廉,家资不厚,但,国事艰难,老臣愿意捐献全部家产,包括棺材本,共计纹银一万两千两零五十九两银子!”
崇祯皇帝冷眼旁观,不言不语。
为了可以促使崇祯皇帝出兵,从内阁开始,接着就是六部二十四司,九侍五监大官纷纷要捐出自己的俸禄,或者家产。
事实上能够成为部堂或者部门大佬,都是有资格贪污的,在这个情况下,反而最困难的就是清水衙门的官员,他们没有油水,只靠俸禄生活,可是形势面前,纷纷出言捐款。
虽然后世说,明朝的为了养活大明的藩王耗尽了国家财政,平心而论,宗室的财政支出,哪怕到了崇祯末年,也没有超过百分之三十,而且只是名义上的支出,事实上,无论是朝廷,还是地方官员,都经常挪用藩王的薪水。
事实上,崇祯朝支出的最大头是军费开支,每年超过六七百万两银子,最多的时候达到九百多万两银子,而正税和三饷加在一起,不到两千万两银子,而官员的支出更是多。
至少在现在这么一番操作下来,给崇祯皇帝捐献了一百二十多万两银子,外加京官官员的俸禄三百多万石。相当于五百多名王应熊的俸禄。
当然,能捐出这么多的粮食,当然都是虚的,就像大明兵部兵册上的两三百万兵马,在这种情况下,崇祯皇帝这才借坡下台:“朕已经决定,尽发精锐之师攻伐建奴隶,杀绝建奴,让他们知道逆天而行的后果!这次,朕要御驾亲征,杀他们个鸡犬不留!”
群臣都愣了,半晌才反应过来,跪地狂呼:“吾皇圣明!吾皇万岁!”
放以前哪个皇帝要御驾亲征,只怕群臣得跳起来造反了,,但是这次哪怕是最多事的言官也没有反对,反而唱起了颂歌来:“陛下不避矢石,御驾亲征,此等气魄古来罕见,秦皇汉武也大大不如,吾皇真乃千古第一明君!”
这一通马屁拍得崇祯颇为陶醉,暗说自己赌对了。不过他也知道自己能吃几碗饭,于是下令:“八百里加急,召冠军侯入京商议战事!一应粮秣车马兵器,兵部和户部要立即着手筹措,不得有误!”
又是一阵山呼海啸般的万岁声。
从海陵王完颜亮到路易九世,因一梦而兴兵出征的帝王着实不在少数,而不管他们做的是美梦还是恶梦,最终都会酿成一场铺天盖地的噩梦。
现在崇祯也犯了同样的错误。
在这个君权至上的年代,帝王的意志是无法抗拒的,崇祯皇帝一声令下,大明帝国缓慢而坚决的运转起来。
飞驰的马蹄和展翅翱翔的信鸽将兵部的命令传递到各个部队,京营、关宁军、昌平军、三边军、石门川军、浙军、包括河南军……都先后接到了集结主力京畿的命令。
接到命令的昌平军和关宁军,跟打了鸡血似的嗷嗷叫着,整饬军备,筹备粮秣装备大打一场,劲头之足,斗志之高昂,让人有一种“我们看到的肯定是假的明军”的错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