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6章 国民革命(2 / 2)

明末英雄 女侠独孤雯 1610 字 4个月前

“是个女孩,起名叫慧兰。名字是平庸了些,但我也希望这个孩子今后能够平安。说实话:这次香儿要是生个男孩儿反而会让孩儿有不小的压力。真正意义上的平定天下或许还需要不少的时日,如今的我还真没有太大的把握投入足够的精力来保证皇子们的正常成长。还是晚几年再要一个男孩儿比较好。”张海对杨秋霞安慰道。

步兵第四旅当然也并非是张万勇的私军,各营负责指挥的弟子们依然是张海当年的学塾弟子为主。

城外的残敌,张海并没有着急去清剿,而是在抵达青州后检查了步兵第四旅的一些士气及训练状况。

对于张万勇管理约束队伍的能力张海不知道怎的总保持着质疑的态度,这些日子以来总担心队伍里会出什么乱子。

但在看到队伍集结起来的速度和精神状态的时候张海就知道第四旅的实际状况可能与自己所想的有些出入。

这些年轻的战士们虽然没有东南发展起来的主力那样威武明亮的铠甲,许多人还在用着当初从对敌作战中的缴获物资里挑选出来的包铁棉甲,但集结队伍的速度却很迅速。官兵们也没有多少不自然的神色。

张海随机来到四旅三营二连弓箭排当中,从几个战士的身上取下弓箭用力拉了拉。这些弓箭对于张海来说没有什么希奇,属于近程临敌用的快箭那一类了。不过怎么说也有九斗左右的规格,在大半年的时间里让绝大部分战士适应这种以清弓为基础的优等弓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按当初在武安的经验,中等偏下的战士经过这么长时间的训练就算勉强能拉开射速和精度要求往往也难以达标。

“不要紧张,这次不是真正的考核也不记成绩。出了问题也不会有赏罚。”张海对被挑选出来的几个战士说道。

几个来自莱州的少年却并没有张海所想象的那样紧张,见到六十步外的标准二五尺靶并不感到多么为难。似乎并没有多么费力的就将九斗的优等弓拉开以重箭向远处的标靶射去。

在张海的注视下少年以并不算长的时间连射了六箭,只有一箭没有上靶。

张海又走了不近的路从四旅各营都抽选出了六七名战士考核了弓箭和臼铳。之后又去第四旅各炮连检查了几个炮组试射远近炮弹的成绩。

“过去第四营在队伍里的成绩不如你们营,可如今万勇他们旅的训练成绩似乎完全不在你们第二旅之下了。”张海对一起来的刘洪涛有些惊讶的说道。

刘洪涛的心理却明白:岂是不在之下?准确的说应该是略有超出才对,张海所挑选的那些人看起来体格是队伍中稍稍偏下的。虽然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这些兵源没有参加过长途行军及东南地区的作战,训练时间更久。但是在效率上居然和步兵第二旅差不多,明显强于李峰所率领的步兵第三旅还是让人对张万勇有些刮目相看。

“这些日子以来父亲可没有少为队伍里的事情操劳。”张万勇此时也谦虚的说道,这确实是一个事实。不过他却终没有勇气把也仿效张海征集些小女孩负责奏报处理等方面辅助工作的事讲出来。毕竟这种看起来比较有效的统治手段往往很可能遭到上位者的猜忌。

从扬州、临清等地迁徙过来的移民此时大多也在甄别了身份的情况下安顿过来。这些运河沿线不少经过血与火筛选后有一定文化的“前富裕群体”虽然并不符合张海以及队伍上“越穷越正义,越根红苗正”的审美观。但张海也知道这些经过一定锻造认同了自己普通人身份的“前富裕群体”从人才资源上说却是一笔财富。正如现代时朝鲜战争爆发前从朝鲜和中国东北南逃的那些人乃至从中国大陆逃亡台湾那些人有相通之处。

“有一天我们到了京师,也要对那里的市民进行一次甄别和清理么?”想到占领青州城以来的种种做法,张万勇觉得张海做的有些过了。

张海沉默了许久,终究下定决心真心实意的说道:“古人说得民心者得天下,我不知道这个民是指有一定身份的特定群体还是大多数百姓。但是我们的革新事业并不是简单的争天下,我们要促进天下真正的革新就必须对这世上的大多数人进行锻造、引导、改造。就注定不会是一个自由自在舒舒服服所有人都能够只有受益没有付出的事情。什么叫国民革命?是指人人都要有足够的勇气及必要牺牲自己的部分利益或者说是习惯,人人都要有改造自我的勇气。如果没有改造自我的勇气,我们来帮助强行纠正。我们给予民众的利益不过是让这个过程顺利进行的一种手段和一种改造自我的奖励,而不是简单的单纯从所谓民意出发。”